近日,有網友爆料稱,云南大理雙廊鎮有人在洱海邊違規填湖建房,且仗著公務員身份拒不拆除,引起民憤。4月22日,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回應:違規在建房屋已被責令停工整改。隨后,大理市政府政務服務管理局通報稱:對違建者的處理工作正按程序進行。(4月23日中新網)
此事讓人聯想起幾年前的“洱海天域”事件。開發商填埋公園內的“情人湖”建造豪華別墅,被媒體曝光后,引起全國關注,結果項目被停,市長、副市長被開除公職。同樣的事件在著名的黃山風景區也上演過,低密別墅群成為極少數人的私人領地,真是大煞風景。
不管是洱海還是黃山抑或其他風景名勝區,對自然生態的保護理應是擺在第一位的。為了發展旅游經濟進行適度開發也無可厚非,但任何項目開發都必須是保護性開發,必須是經過充分論證、嚴格審批程序之后的開發。各地主政官員不可能不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關鍵是官商“勾肩搭背”成為“聯合體”,打“擦邊球”,搞“瞞天過海”、“移花接木”之術,“權+錢”一旦發生化學反應,其后果不難想象。
今年初,習總書記到云南洱海邊的灣橋鎮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態保護情況,他同當地干部合影后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總書記前腳剛走,這里就發生填湖違建之事,的確讓人感到匪夷所思。如果總書記知曉此事,恐怕不只是嚴厲批評的事情了。
當前,各地違法建筑呈蔓延趨勢,很多惡性事件見諸報端。既要發展經濟致富當地百姓,又要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反復掂量,考驗著各級主政官員的執政能力。要破除“唯GDP”、“注重顯績”的發展理念,對破壞環境、亂占土地搞違法建設的行為“露頭就打”;要下定“一張藍圖干到底”的決心,堅持規劃先行,不能隨意“改朝換代”;要發揮社會監督的特殊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生存環境、對違法建設“人人喊打”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