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長陳建華日前到香港創興銀行總部調研時,發聲力挺廣州樓市。陳建華表示,廣州房價還只是北京、上海的一半,另一半就是我們的空間,我們有這個信心;廣州的經濟總量,今年將超過香港,明年將超過新加坡,所以地產在廣州還有很好的前景。(《南方都市報》3月30日)
最近,國土部、住建部聯合發文要求穩定樓市,很多地方又密集出臺了新一輪救市政策,在普遍救市的背景下,陳市長力挺廣州樓市也很正常。而且,他所說的“廣州房價只是京滬的一半”,這話也基本屬實。當前,不管是新房價格還是二手房價格,廣州的房價大概相當于北京、上海的一半。
但由“廣州房價只是京滬的一半”,得出廣州房價還有上漲空間,這就值得商榷了。由于每個城市“市情”不同,比如經濟總量、人口數量、居民收入等都各有差異,尤其是房屋供應與需求不同,城市之間的房價并沒有多少可比性,不能因為廣州房價低于京滬,就認為還有上漲空間。
雖然廣州、深圳、北京、上海是公認的一線城市,也是樓市風向標,但不能因此就通過對比這些城市房價進而推斷存在上漲空間。因為,這四個城市的房屋庫存量不一樣,居民消費投資意愿也不一樣,判斷一個城市的房價是否會上漲或者還有多少上漲空間,必須根據當地樓市的具體情況具體判斷。
從“廣州房價只是京滬的一半”得出廣州房價還有一半上漲空間,假如說這個邏輯成立,那么,那些當地房價只相當于北京、上海房價五分之一的城市,是不是還有五分之四的上漲空間?很顯然,中小城市的市長再怎么力挺當地樓市,當地房價也不會達到京、滬房價的水平。可見,這個邏輯很難成立。
雖然當前樓市調控的主調是穩定住房消費,但并沒有提出穩定房價,原因就在于房價由市場決定,不適合行政干預。況且,包括廣州在內的很多城市,在房價持續多年上漲之后,當前價格水平對很多居民來說并不算低。
如果把穩定住房消費簡單理解為穩定房價,繼而力挺房價,就會讓公眾誤認為市長是為土地財政“站臺”,為開發商“站臺”。很多公眾并不希望房價上漲,而是希望房價保持合理、穩定。
攀比房價也不利于樓市健康發展,這容易讓樓市變成以“房價”為核心和導向,而忽略樓市健康發展的其他要素,這樣只會簡單、粗暴地推動房價上漲,對樓市缺乏整體推動。中國樓市發展應該以“供需平衡”與“居住權益”為核心和導向,而不能只強調房價。
據悉,多方利好消息已經讓廣州樓市連日來呈現火爆局面。比如,廣州增城一樓盤開賣一小時就售出九成;廣州南沙區一樓盤開盤50分鐘,就售出111套,銷售率達74%。在這種市場火爆的情況下,市長是否還有必要公開力挺廣州樓市和房價?
廣州的經濟總量即將超過香港、新加坡,這的確有利于廣州樓市向好,但也要考慮到,廣州房屋庫存、住房需求等現實因素。如果根據“廣州房價只是京滬的一半”,就簡單推斷廣州房價還有一半上漲空間,未免有些草率,似乎不是一種理性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