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全國兩會閉幕,會上作出的各方面工作安排進入更加關鍵的落實階段。
“協同東中西,貫通南北方,放眼全世界,開放促改革”。今年 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戰略,備受關注。
中央擘畫的這三大支撐帶,對優化我國經濟發展空間、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其各項任務進展將如何,能否對照時間表落實到位,是影響201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之一。
“一帶一路”:與區域開發開放如何結合?
3月13日上午,在初春的陽光里,滿載陜西果汁和比亞迪汽車配件的X9522次貨車從西安國際港務區新筑車站緩緩駛出。經過46個小時、運行1326公里后,它就將直達山東黃島港,并在那里出海、出國。作為一站直達的貨運班列,這類“海鐵聯運”班列較原先的鐵路貨物縮短70多個小時。
自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以來,“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在各地漸次落地,從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省區市,都在搶機遇、抓落實。
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央對“一帶一路”交了最新任務。比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
此外,中央領導到云南、廣西、青海、新疆、河南等多個代表團參加政府工作報告審議時,還多次給定“任務書”、發出“動員令”:“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構建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要牢牢抓住‘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扎實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
統計數據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近60個,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和經濟總量分別占全球的63%和29%。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對世界經濟形成巨大的驅動力,對處于“換擋期”的中國經濟意義重大。
黑龍江省同江市,中俄首個跨境鐵路橋——同江鐵路大橋正在加緊施工。大橋預計明年通行,設計年貨運量2000萬噸。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省長陸昊說,將以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總領對俄全方位交流合作。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則介紹,將啟動建設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推動以南寧為節點銜接“一帶一路”的陸路南北新通道建設,打造面向東盟的重要航空中轉樞紐,“著力構建‘一帶一路’海陸空綜合立體互聯互通大通道”。
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省份都意欲“入圍”,表示將積極參與或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可以期待,全國兩會結束后,各地各部門圍繞“一帶一路”任務的具體實踐將進入快車道。
不過,一些專家提醒,地方政府對于“一帶一路”成果的真正落地具有關鍵作用。在這一戰略推進中,要加強國家層面的統籌,防止各地各部門“各自為戰”,避免重復建設以及低水平競爭。“各省區市要形成互補合作的關系,建立部門之間、省區之間聯動協調機制,加強與國家的戰略對接。”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趙磊說。
長江經濟帶:深層次“梗阻”如何破除?
長江經濟帶,是中央布局區域發展的又一“大手筆”。長江經濟帶覆蓋上至貴州、下抵上海的11個省市,橫跨半個中國,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版圖上的作用舉足輕重。
去年以來,長江經濟帶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進入務實階段:通關一體化改革實施、綜合立體交通建設啟動、產業轉移次第展開……一條橫跨東中西部的經濟走廊凸現,中國經濟開始步入橫向發展時代。
但另一方面,阻礙這條戰略經濟帶的“梗阻”仍十分明顯。比如,今年全國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直言,長江上游攀西地區、貴州及云南部分地區與長江航運大動脈“通而不暢”,難以實質性地融入長江經濟帶。
中央對長江經濟帶的寄望更加清晰而具體:“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序開工黃金水道治理、沿江碼頭口岸等重大項目,構筑綜合立體大通道,建設產業轉移示范區,引導產業由東向西梯度轉移。”
中央領導同志在參加湖北、江蘇、云南等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亦為長江經濟帶發展進一步“壓擔子”:“搶抓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切實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產業有序向中西部轉移,實現與中西部共同發展,促進國家平衡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
全國兩會閉幕后,沿長江各省市將進入新一程“加速跑”,相關問題的破解也將迎來新的窗口期。
“要在新一輪區域合作發展中贏得主動,我們的任務非常艱巨。”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長鹿心社說,江西的長江單邊岸線較短,為此將以高等級航道和快速鐵路建設為重點,打通聯江通海戰略通道;與此同時,充分利用九江沿江岸線優勢,建設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力爭到2020年建成“萬億臨港產業帶”。
“長江經濟要‘走新路’、‘穿新鞋’。”從北京返回后,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將立即就此問題深入調研。
泰州擁有全國第一家國家級醫藥高新區,經8年多的建設已經形成了較好基礎。藍紹敏腦中的思路逐步清晰,他介紹,將加快構建長三角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核心區,以此為龍頭,構建“藥、醫、養、游”一體的大健康產業。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2015年要充分釋放長江經濟帶活力,讓這條“經濟巨龍”更好地“舞起來”,需進一步打破在交通基礎設施以及體制機制的藩籬。建設長江經濟帶,既要讓長江航運成為沿江發展和產業帶聚集的強大引擎,也要把一條環境優美、綠色清潔的“美麗長江”留給子孫后代。
京津冀協同發展:實質性突破如何實現?
3月14日,北京、天津、河北省三地農業部門在北京簽署《推進現代農業協同發展框架協議》,三地將共同發力推進區域現代農業協同發展。
正值全國兩會期間的這一新進展,是京津冀三地協調發展的縮影。空氣重污染天氣開啟聯合應急措施,率先啟動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建設,“動批”等市場相繼遷出北京,北京周邊8條高速路今明兩年迎來開工……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以來,三地合作邁出堅實步伐。
京津冀城市群,區域國土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包括了13座城市約1.07億人口,早在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就達到6.2萬億元。如果“京津冀”能協同“起飛”,前景十分廣闊。三地產業如何深度對接,區域協同發展質量如何有效提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話題之一。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強調,2015年,將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
中央領導在參加天津、河北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也多次提出要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國家重大戰略中謀劃自身發展,在完善體制機制和發展外向型經濟中爭當領軍者,在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中爭當排頭兵”“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打造新亮點……成為環渤海地區發展重要助推器”……
但必須正視的是,京津冀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現象仍比較普遍,聯動發展水平仍比較低。比如,河北一些農村村民多年吃水依靠水井、水窖,而一路或一山之隔的北京居民,家里通達自來水已20多年。
類似現狀在三地交界處的農村地區并不鮮見。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京津冀三地發展水平差別較大造成的。”天津財經大學教授叢屹認為,從長遠來看,按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標準,城市群均衡發展才是科學的。
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關鍵在發展,重點在協同。記者了解到,面對國家戰略的歷史性機遇,記者梳理發現,三地均把京津冀協同發展列為2015年重點任務,在各自做好發展“內功”的同時,還將交通互通互聯、大氣污染防治和產業對接作為協同發展的重點領域。
在氣候宜人、被譽為“天然氧吧”的秦皇島市,北戴河國際健康城30平方公里核心區規劃正在緊張編制中,未來這里將承接北京部分醫療和教育機構的跨區域轉移。
“去年,河北承接京津轉移項目163個,完成投資1000多億元。”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長張慶偉介紹,今年將著力推進交通互聯互通、生態共建共享、產業合作發展,借力京津高端優質生產要素,加快河北轉型升級、綠色崛起步伐,縮小與京津在公共服務、居民收入、社會保障等差距。
今年4月,天津將開通至比利時列日的國際包機直飛航班,北京游客今后將可以在天津搭乘包機赴歐。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宗國英說:“天津要積極承接北京疏散功能,抓住自貿區建設機遇,不斷提出創新點。”
交通等基礎設施的通聯,產業企業的對接,公共資源和服務配置的優化……可以期待,在今年全國兩會傳遞出更強的信號之后,京津冀的協同發展也將迎來提速。
全國兩會結束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將正式出臺。專家認為,京津冀城市群只有形成資源共享、錯位發展的局面,才能興規模效益之利、除過度集聚之弊。這也將是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的一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