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聲回放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月26日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總書記提出了7點要求。被稱作“一號工程”的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戰略構想在國家戰略的定位下開始提速推進。
事件解讀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評論認為,京津冀協同戰略被確定為國家戰略,無論從國內實際情況,還是國外經驗來看,勢在必行。他說,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得益于中國國力的提升,得益于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大背景。京津冀城市群的崛起,將是中國國力提升和中國經濟發展從南往北推進形成的具有高端目標的,在政治、經濟、文化方方面面即將進入高水平發展階段的城市群。這種發展有別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在國際影響力方面的作用也將遠遠超過這兩個區域。
然而,需要面對的現實是:當前京津冀地區總人口已超過1億人,人口密度高,地區經濟總量大,面臨著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城鎮體系發展失衡、區域與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等突出問題。
“京津冀一體化也好,環渤海經濟圈也好,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說到現在,光國家相關部委做的規劃不下十個,既沒實施,也沒效果。因此,究竟是重復昨天的故事?還是新的機遇?”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認為,這本身是一個問題。質疑的同時,他認為此次提出的京津冀一體化與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是我國城鎮化的背景,二是北京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接近極限,三是環境治理挑戰嚴峻,四是習近平總書記等高層領導直接推動,力度很大。
那么,與我國長三角、珠三角兩個發展比較好的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在協同發展上遇到的問題主要是什么呢?喬潤令分析認為,行政等級落差大、發展水平落差大、三地發展階段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并且由于缺乏公認的經濟中心城市的帶動;京津城市對河北的資源吸納遠遠大于輻射;三地產業結構趨同、產業互補性尚未完成,京津冀國有經濟比重高、市場化程度低、民營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等,嚴重制約了京津冀的發展。
對于京津冀城市群面臨的發展問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加強頂層設計、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構建交通一體化、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提出了七點要求。評論認為,這是貫徹落實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對于中國城鎮化戰略部署的具體行動,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高我國城鎮化質量的具體舉措。
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是面向未來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對全國城鎮群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示范意義,同時也將在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和經濟崛起中擔負著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