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聲回放: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全文3萬多字,共計30多章,明確了未來我國城鎮化的發展路徑、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統籌相關領域制度和政策創新,是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
事件解讀:
這是中央頒布實施的首份城鎮化規劃。《規劃》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被認為是最大的亮點。
針對我國城鎮化質量不高,《規劃》首次提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兩個指標,目標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評論認為,這是與以往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大的進步,突出體現了“存量優先”的基本原則,即政府不再單純地追求外延城鎮化率的提高,而是優先考慮存量已進城農民的市民化,提高城鎮化內在質量,同時也體現了中央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的態度。
另外,《規劃》提出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條件、拓寬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舉措。表明新型城鎮化首先考慮的是“化人”,而不是“造城”。“化人”即農民市民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
這份文件還認真總結了我國近年來城鎮化發展中的經驗教訓,包括: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高,“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等。據此提出“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思路,以及解決問題的新舉措,即:一是通過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空間布局,解決“人往哪里去”的問題;二是通過加快財稅體制和投融資機制改革,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資金保障機制,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三是通過提高人口密度,解決“城市怎么建”的問題;四是通過“三個一塊”,即通過結構調控,探索建立“人地”掛鉤機制“調整一塊”城市建設用地、通過推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增加一塊”城市建設用地、通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節約一塊”城市建設用地,解決“土地怎么利用”的問題;五是通過統籌城鄉發展,解決“新農村怎么建”的問題。
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前,曾經幾次傳出不同的版本,引發媒體熱炒,輿論大熱,地方政府紛紛上報各自的城鎮化規劃方案,可見這是一份攸關中國未來城市化命運的重大規劃,牽一發動全身。在中國經濟增長處于換檔期的轉折時刻,中國城市化將何去何從將從這份《規劃》獲得明確指引。此外,如何落實這份《規劃》,還需要各級政府從創新的角度出發解決實際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因地制宜地推動城市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