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電話里的這一聲呼喚,讓四川省簡陽空巢老人張利民(化名)激動不已。老人試探地問了一聲“是建業(大女婿名)嗎?”電話那頭的男子連連稱:“爸,是我,我是建業。”電話里,女婿說自己需錢救急,老人連忙匯去全部積蓄:4000元。但自此,“大女婿”杳無音信。30日,四川省公安廳通報一起掛牌督辦的特大通訊詐騙案,簡陽警方經過4個月偵破此案。警方初步認定,男子鐘林(化名)5年詐騙近千萬。(1月31日《成都商報》)
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也沒有過多的絞盡腦汁,只是簡單地在電話里喊一聲“爸媽”,這名四川男子在5年間,就詐騙了近千萬元。這樣的事情,的確超越了公眾的想象力。對于騙子們的各種伎倆,能上網的年輕人,自然知道得多一些。但一些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卻淪為高科技的“遺忘者”。他們識別騙子的技術與方法,早已落伍。所以,這些年的騙子,不少都盯上了老年人,因為老年人的防范最多是“道高一尺”,而自己的騙術卻可以“魔高一丈”。
對于這樣令人痛心的事情,警方認為原因是“多數老年人消息閉塞,防范意識薄弱”,這與公眾的固有認知是一致的。每到此時,民警的友情提示也不會少,如“廣大老年群眾,一定要對陌生人要多留個心眼,遇到‘親戚’借錢急用,最好先核實”。此時,問題便來了:既然多數老年人消息閉塞,其又怎么會看到這般提醒呢?其實,“老年人信息閉塞”,只是其被騙的一個原因而已。空巢老人被騙背后的真問題,遠不是“信息閉塞”這么簡單。
仔細審視便不難發現,空巢老人屢屢被騙的現實成因的確很復雜。空巢的現實,讓老人們有表達與傾訴的欲望,但子女有沒空搭理他們,一看看到熱心人,便會掏心掏肺,可這樣的“熱心人”,不少便是騙子,等跟老人熟識后,便會原形畢露,類似的新聞,可謂頻見報道。至于這則新聞中的騙子,其騙術雖有不同之處,但萬變不離其宗,其抓住的,依然是空巢老人的心。對空巢老人而言,一聽見有人喊“爸媽”,便會喪失警惕性,完全被電話那頭的人牽著鼻子走。
這些現實,道出了一些尷尬的事實:有些空巢老人,因為長期不與子女們在一起,連女婿、兒媳的聲音都分辨不出來了,對孩子的秉性也不清楚了。眾所周知,很多出門在外的子女,即便再困難,也很少會向空巢老人們伸手要錢,畢竟,“報喜不報憂”是一種傳統美德。遺憾的是,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現實借口,如工作忙、壓力大等,不僅不常回家看看,也很少打電話,對老人的精神關懷幾乎沒有,在這樣的現實境況下,空巢老人的確很容易被騙子們盯上。
因而,“喊空巢老人爸媽騙錢”一事,也是對子女們要給老人們精神關懷的一種呼吁。試想,如果子女們能常回家看看、多打打電話,老人還會被一個騙子的電話騙了么?可以說,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有更多的溝通交流等,老人們的信息才不會閉塞,其被騙的可能性也才會大大減少。而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說,這也是子女們的必修課,因為這是關愛與孝敬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