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1-01 18:10:32
來源:中國網 作者:謝偉鋒
27日,記者聽說了一個令人唏噓的事。一位風塵仆仆趕回老家的兒子,推開門后卻險些當場昏厥,原來他牽腸掛肚的父母早已倒在家中,沒了呼吸。(10月28日 浙江在線)
空巢老人孤獨地在家中離世,作為當事人的子女還來不及讓悲傷蔓延,就被圍觀者的反諷抨擊包圍起來。同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丶铱纯础币敕ǖ壤仙U劦呐_詞也一并到位。
對于空巢老人的存在現象,盡量要避免用過多的情緒字眼。對于那位姍姍來遲的“兒子”,誰又有權力說他是不孝子?對于在大城市打拼的80、90后來說,又有哪個不是把家當成最后的溫馨港灣?在力有不逮的情況下,任何道德上的無端譴責,只能囿于成口水帳上的世態炎涼。
一個社會人,在撫養子女的同時,本身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了創造社會財富上面。所以,在價值和勞動力的契約中,社會要保有對勞動者養老的服務權力。在法理上,是“規定國家、社會、家庭有對老人承擔支援的義務”的解讀。但在家長里短的話語中,子女養老成了雷打不動的主力部隊,政府是支配養老金的主體,社會則成了拾遺補缺的配角。這個在老齡化程度越發加快的中國來說,已經顯現出力不從心的語境。
經常聽見老人說到“我退休金也有兩千多,現在啥也不缺,也不會給子女和國家填負擔!”聽起來很和諧,但這很可能是知足常樂的“一面之詞”。因為你無法從這些老人的表情中讀出他們的身體正在遭受著衰老的折磨,一些不請自來的慢性病和孤單感只是被他們刻意地掩蓋起來。如果子女和社會不未雨綢繆的話,老人的晚年生活將讓人堪憂。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
問題來了。現在的空巢老人居家養老雖然有熟悉環境的優點,但存在安全和生活隱患。養老院也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是優質的養老資源供不應求,遠水難救近火,一方面是劣質的養老院設備簡陋,充其量只能成為將就。在硬件上差強人意,在軟件上缺乏人情味。別說在“心”方面達到愉悅,就算是在“身”方面都難稱及格。這樣的養老院讓很多空巢老人產生排斥感。
在保險、退休金等待遇都處在良好運行的狀態下,我國其實并不缺優質養老的買單人。但是,現行的居家養老方式卻印證了社會對于優質養老產品的稀缺性。莫道桑榆晚,人間重晚晴。老人更像個孩子,他亟需情感和環境的多重暗示,才能獲得心理和生理的雙向滿足。但以情動人的養老市場的開發程度,幾乎被需求遠遠地甩在后面。
電影《本杰明·巴頓奇事》中那個住家式的養老公寓,提供了可借鑒的差別化養老樣本。國內養老業如果能走出中學宿舍的老三樣,而借機于和不一樣的公寓版本,是能夠紓解城市空巢老人的養老擔憂。在子女不能就近照顧的條件缺失下,多元化的養老就給空巢老人多種選擇,其最終目的是要細化養老方案。當然,養老產業化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讓市場的回歸市場,讓行政的回歸行政,在政策上再以投融資創新來輔助?;蛟S,等老無所依的時候,也能把自己留在“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