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在今年的北京市政協會議上,城市化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共準備了19件提案參會,其中與新機場直接相關的有6件,圍繞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各方面規劃及未來建設建言獻策。細讀這些提案不難發現,連玉明頭腦中的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提案之間互相關照,因而,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規劃建設可以看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北京落點之一。
落點:臨空經濟區是發展的重要引擎
這已經不是連玉明第一次提交與新機場相關的提案。2013年,政協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連玉明在提案中建議以新機場為核心推動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他今年提交的多份涉及臨空經濟區的提案,事實上是在兩年之后對當初設想的關照和細化。
連玉明認為:“北京新機場建設意義重大,特別是由此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區,必將成為帶動北京南部區域和首都經濟發展,進而輻射帶動周邊區域乃至首都經濟圈發展的重要引擎。”
預留京交會永久會址用地:連玉明建議,“在南中軸發展延長線上,北京新機場西部、永定河東岸預留京交會永久會址用地”,并進行相關配套建設,“打造國際會展服務區,成為北京服務貿易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成為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強大生長點”。
打造四條航空走廊:為了與臨空經濟區圈層發展模式相互補充,連玉明建議,打造四條航空走廊,打破圈層發展的局限。四條航空走廊分別輻射至北京中心城、首都國際機場、天津、保定,分別輔以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動物園、國家文化創新示范區南中軸核心區、京交會永久會址、京津新干線、自由貿易區、京冀新干線、生態涵養協同發展實驗區等配套規劃,以此“形成發展以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為核心向外輻射的空間布局新模式”。
建設首都行政副中心:連玉明同時建議,依托臨空經濟區建設首都行政副中心。“初步設想在北京新機場西部、永定河東西岸預留首都行政副中心用地,范圍90至110平方公里,配套建設醫療服務區和科教研發基地,承接首都醫療、教育科研等功能的疏解。” 他認為,由此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均衡布局首都行政功能,有效控制人口規模,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思路:建設功能型航空小鎮
在提案中,臨空經濟區的發展規劃并未被局限在北京。“應該以臨空經濟區建設為契機,建設功能型航空小鎮,與周邊大中小城市共同形成結構合理、層次清晰的城鎮體系。”連玉明表示,之所以提出建設航空小鎮的提案,是因為新機場地跨北京、河北兩地,“以臨空經濟區建設帶動周邊區域城鎮體系的完善,可以為京津冀城鎮體系的構建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他建議的航空小鎮建設區為新機場周邊15公里半徑范圍內,涉及京、冀兩地14個鎮。
連玉明提交的6件以臨空經濟區為建言主體的提案,從經濟區劃布局,到交通路網規劃,從城市功能,到區域發展,細讀之下會發現,提案之間在細節和架構上互相呼應、補充,建議的著眼點在北京,意在京津冀協同發展。
經濟布局上,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利于帶動京津冀地區會展業的發展,“如果建設京交會永久會址,便是京交會輻射京津冀區域服務經濟和帶動京津冀區域會展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交通路網方面,連玉明認為,輻射北京中心城區、天津、河北的航空走廊,將有利于形成低成本、大容量、快速連通的交通體系,這樣的交通布局將成為優化京津冀產業布局的重要抓手,有望扭轉北京“虹吸效應”,“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等發展要素不再單純流向中心城區,而是真正流向功能發展區”。
城鎮體系方面,“城鎮體系不完善是制約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瓶頸之一”。小城鎮是連接城市與農村的重要節點,因此,連玉明認為,依托臨空經濟區建設功能型航空小鎮,使小鎮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居住功能與大中城市處于同樣的水平,才能真正發揮其在京津冀區域發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