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極高的公眾參與度與艱難的現實操作之間,找到破解之道,既檢驗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敏感度,也考驗政府的傾聽以及擇善而從的能力。
隨著政協、人大會議相關議程的漸次展開,北京正式進入“兩會時間”。據披露,本次大會共公布提案270余份。其中,停車收費、交通治堵、人口戶籍、留住“APEC”藍、京津冀協同發展等社會熱點問題成為委員們關注和討論的熱點。
北京兩會如期召開,諸多社會熱點在進入代表委員視野的同時,也注定將成為一個時期內公眾高度關注的公共話題。經由兩會這個輿論場,或將能夠找到有關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回應市民關切,形成城市共識,并最終形成為公共決策。
以空氣污染治理為例,從去年3月1日《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頒布實施以來,很多時候空氣狀況并不盡如人意,北京大氣污染防治的形勢依然嚴峻。全市產業結構的調整、人口規模的調控、首都功能的疏解只是剛剛開始,機動車總量有了調控還在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還有增量等。
相信這些難題都會有充分的討論,而真正取得實效,則要看有關各方能不能真正割舍利益,走出“路徑依賴”,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踐行條例規定。當然,還要取決于京津冀區域是不是能夠真正做到協同共治。比如,市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常紀文教授就建議,應該把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納入到京津冀的格局里去考慮,北京可以考慮每年拿出一部分環保資金給河北治污。
還有熱議多年的人口戶籍問題,也該到了有切實推進的時候了。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1月22日上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51.6萬人,盡管增速為“十二五”以來最低水平,但存量之大,同樣并不輕松。特別是在全國都在推進戶籍改革的語境下,北京市是繼續嚴控還是疏導分流,不能再等下去了。
市政協委員、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蘇號朋建議可考慮“在京工作落戶河北”。盡管這一建議引來板磚無數,卻也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不妨將其放置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層面來考量。即不能僅僅就戶籍談論戶籍,而是應該切割附著在戶籍之上的利益,并切實提高京津冀區域內的公共服務水平,以實現人口的自由遷徙流動。
不必諱言,在每年兩會上,很多話題都似曾相識,甚至還會讓人產生“老生常談”的錯覺。這其中,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社會的進步往往屬于漸變,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巨大的變化,多發生在靜悄悄、不易察覺的歷史進程之中。另一方面,卻也不免與一些涉及民生的熱點問題每每久議不決有關。
兩會逐漸升溫,公眾高度期待。而會上的熱議,也會不斷調高公眾的這種期待。如何在極高的公眾參與度與艱難的現實操作之間,找到破解之道,既檢驗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敏感度,也考驗政府的傾聽以及擇善而從的能力。
特別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背景下,公眾的殷切期待不會僅僅停留在改革愿景的勾勒上,“行勝于言”,更期盼有關方面早日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