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1-06 22:14:40
來源:新京報 作者:《新京報》評論員
一些城市所力圖展示美好與文明,其實是建立在對處于貧困、弱勢、無力地位的人群的排斥與拒絕之上的。一直以來,總有一種敘事試圖讓我們相信,流浪乞討人員群體存在許多令人不齒乃至違法的現象。
廣州多處天橋與高架橋底下澆筑水泥錐以防止流浪漢露宿的新聞猶在眼前,又傳出在寫字樓外裝定時噴水裝置驅趕露宿者的事情。媒體報道,這種定時噴水裝置“每兩小時噴一次,每次20分鐘。”原先露宿在此的近20名露宿者自上月底定時噴水裝置安裝之后,大部分人已被迫離開。街道城管、物管部門稱,安裝噴頭噴水的確為露宿者而設。
為了驅逐露宿者,廣州城管真的也是蠻拼的了。不知是什么樣的腦袋,才能想出用定時噴水裝置來驅趕露宿者的奇葩點子來。而自來水又有何辜,要在此時此地流淌成為露宿者的“眼淚”。至于寧愿白白浪費珍貴水資源,也不肯讓便利于露宿者,這樣的做法如果用傳統文化的說法,恐怕要算“有傷陰鶩”的。這且不論,單就這個噴水裝置來說,據稱僅安裝費就需要6000多元,若再加上每小時20分鐘從不間斷的噴灑,日積月累下來的水費又是多少?如果它是來自財政支出,那它可經過了納稅人同意?
不是非要一味詰問廣州對流浪漢們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讓人不甘的在于,相關方面并不承認如此做法僅僅是出于市容的考慮。比如物管部門就認為,江面江邊風大,曾經發生多起露宿者凍死的案例。我所不知道的是,為免于露宿者被凍死,便將他們驅逐?難道有人會比露宿者自己更清楚哪里露宿不會受凍?城管部門也表示,安裝水管之前,他們進行告知、勸導,希望露宿者投向附近救助站。這個邏輯是這樣的:明明有救助站,而你竟然不去,那就別怪我來驅趕你了。但問題在于,所有的救助站只提供臨時救助,而露宿者需要的是長期寄居之地。這哪是一種邏輯,分明是兩種話語。
我們之所以需要相關城市管理者勇于承認驅逐流浪者的目的,就是為了“美化市容”,因為我們需要以此來確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一些城市所力圖展示美好與文明,其實是建立在對處于貧困、弱勢、無力地位的人群的排斥與拒絕之上的。一直以來,總有一種敘事試圖讓我們相信,流浪乞討人員群體存在許多令人不齒乃至違法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確存在,就像別的群體同樣存在犯罪現象一樣。而如果拿它與一些城市管理者為了所謂的市容而一味將他們驅逐相比,前者的問題在性質上要輕得多。因為前者是個體的犯罪,而后者卻是公權力的濫用。
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那些被驅逐的流浪者或露宿者,正像掀開一件華美袍子一角之后,我們得以窺見的一種更真實也更辛酸的生存與現實。除此之外,即使不談論流浪者或露宿者的權利與保障,單就以行政的方式逼迫一個群體躲到讓所有人都“眼不見為凈”的地方,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美麗新世界的假象而言,都是一種可怕的社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