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2-27 16:09:27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諸大建
新型城鎮化是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內容。針對有關新型城鎮化的各種說法,我認為需要抓住人、地、錢、治理四個關鍵問題,用“加減乘除”來進行解讀和概括,從中討論新型城鎮化需要“掛鉤”的政策動向以及相關問題。
“加”,是增加城市戶籍人口或者享受城市公共服務的人口。2012年,中國的戶籍人口城市化率是35.3%,常住人口城市化率是52.6%,差值17.3%,大約2億多人。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城市化導致兩者之間的差距拉大,形成了規模巨大的非城非農人口。新型城鎮化的首要目的,是要消除兩者之間的差距,扭轉當前建城多進人少的傾向。要按照城市規模大小分類放松戶口管制,通過公共服務對城市人口的均等化,實現農民工以及其他流動人口的市民化。難點在于,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將戶籍制度與常住人口的居住時間掛起鉤來,但會存在矛盾,戶籍開放的中小城市農民工常常不愿意去,而農民工愿意去的大城市戶籍制度仍然處于控制之中。
“減”,是減少城市增長的土地消耗和主要資源環境的消耗。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城市增長中土地年消耗速度是人口年進城速度的2倍,導致了許多“鬼城”和“空城”出現。因此,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是通過城市建設用地與常住人口實際數目掛鉤的政策,扭轉土地城市化大于人口城市化的趨勢。值得研究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全國范圍內城市發展的空間效率與效益,圍繞500萬-1000萬人口的區域中心城市,如何建設由高鐵網絡和普通鐵路網絡聯系的巨型城市區域,有效益地建設距離大城市1小時交通的中小城市。
“乘”,是開辟可以替代土地財政的城市建設資金渠道。過去多年來,城市化的財源很大程度來自土地批租,這當然有歷史的依據,但是繼續作為新興城鎮化的金融支撐,正在導致越來越多的問題。新型城鎮化要解決土地財政問題,就需要建立新的多元化的資金保障體系。目前提出的改革方案強調轉移支付要與城市常住人口掛鉤,同時要開辟新的資金來源,包括允許地方發行債券、基礎設施建設采取公私合作模式、征收房地產稅等。可以預期的是,用多元資金替代土地財政不是一個立馬能夠實現的問題,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卻在以每年一個1%的速度前行,將會出現一個多資金渠道共同推進的過渡時期。
“除”,是政府的部分公共職能及權力需要在城市發展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分享。相對于以往城市化的自上而下模式,筆者不認為新型城鎮化可以馬上進入許多學者樂觀預期的自下而上模式,而是認為政府主導的利益相關者治理,才是未來20年新型城鎮化的可行之路。關鍵問題是確定政府的職能。以往30年有的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在城市化進程中把應該做的事情推給了市場,不應該做的事情拿在了手中?,F在需要在政府與政府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政府與社會之間,強化政府在城市發展中的公共服務和統籌協調職能,實現從發展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的轉型。
以上四個方面的問題會貫穿于中國未來發展的整個進程之中,如果能夠得到攻堅、得到解決,相對于過去30年中國經濟高增長給世界帶來的已有的驚奇,可以預料未來20-30年的中國新型城鎮化會給世界帶來新的驚奇。(作者為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