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嚴重過剩、地方債務風險、房地產市場調整、影子銀行膨脹——增速放緩讓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些潛在風險浮出水面。一年來,各類改革措施陸續出臺,不僅讓經濟保持了穩增長態勢,更在發展中化解了風險,在化解風險中實現了優化發展。
疏堵結合化解產能過剩風險 市場調節助推結構優化
近年來,我國部分行業供過于求矛盾凸顯,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行業產能盲目擴張勢頭強勁。
面對如此形勢,國家采取了疏堵結合的綜合治理舉措,一方面淘汰過剩產能,一方面以市場化手段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促進結構優化。
5月初,工信部下達了2014年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的任務,相關地方將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并向社會公告了相關企業名單。
不過,淘汰過剩產能不能只靠行政化的“堵”,更需要市場化的“疏”。
7月底,工信部發布《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對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項目建設實行產能置換,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環境敏感區域,實施減量置換。
來自鋼鐵大戶唐山市的最新消息顯示,預計年內唐山煉鋼產能將削減2000萬噸,這意味著唐山今年就可完成2017年總體任務的一半。關于2014年淘汰過剩產能的全國目標,工信部近日表示“有信心完成”。
化解過剩產能不僅遏制了過剩行業擴張勢頭,還成為各地推進產業升級、優化空間布局的良好契機。
以任務極為艱巨的河北省為例,近年來,河北省地稅局出臺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助推過剩行業企業轉型升級。
在稅收引導下,河北鋼鐵(3.17, -0.15, -4.52%)集團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壓、余熱蒸汽、煤氣等二次能源全部回收用于發電,并在技術改造之后開始了以高附加值產品主打市場的轉型之旅。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6%,節能降耗繼續推進,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多措并舉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 優化投資結構
12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國家大力推廣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終于有了“行動指南”。
近年來,地方政府性投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累積了較高的地方政府性債務。財政部測算,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有12萬億元。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疏堵結合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不僅是有效防控風險的必然要求,還是優化投資結構的迫切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推進,使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駛入建章立制的“快車道”,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在2014年加快建立起來。
8月31日,素有“經濟憲法”之稱的預算法完成了20年來的首次大修,為地方政府舉債開出“明渠”。10月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明確了治理“路線圖”。對以前通過地方融資平臺融資建設的項目,經營性項目完全推向市場,難以吸引社會資本、確需政府舉債的公益性項目由政府發行債券融資。
“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的過程,體現出市場化的思路?!敝醒胴斀洿髮W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云說。
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的暴露與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緊密關聯。今年以來,我國大中城市房價明顯下滑,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收入持續下降,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也成為控風險的突出任務。
房地產領域存在的泡沫需要擠出,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也要滿足。9月30日,央行[微博]、銀監會松綁房貸政策,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大部分地方取消了限購政策。穩定住房消費的政策導向鮮明。
“中國經濟已經不能再過于依賴政府和房地產投資。無論是清理地方政府性債務,還是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都有助于形成一個更加市場化、更加依靠技術創新的投資結構?!敝袊鴩H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說。
清理整頓影子銀行 金融更好為實體經濟“輸氧供血”
從央行公布的10月份社會融資數據看,信托貸款等表外融資合計同比減少3100多億元,而貸款同比多增423億元。
“這表明加強表外業務監管的措施成效明顯,有利于縮短表外融資鏈條,防范金融風險,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毖胄姓{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說。
一升一降的背后是國家清理整頓影子銀行風險的努力。建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說,近年來我國影子銀行日益活躍,部分資金投向了產能過剩、房地產等高風險領域,存在一定的資產泡沫。
應對影子銀行風險,監管全面升級。今年以來,銀監會連續發文強化對信托公司和基金的監管;央行、銀監會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嚴格約束銀行借助理財產品變相融資。
有堵亦應有疏。上半年,央行在不到兩個月內兩次實施“定向降準”,加大對“三農”、小微領域融資的定向支持力度。11月21日,央行果斷出手直接降息,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從6.0%降至5.6%,而且采用非對稱降息的辦法,進一步壓縮銀行利潤空間讓利于企業。
緩解融資難題要采取綜合措施。國務院常務會議今年多次出臺緩解企業融資難的舉措,特別是11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等十項強有力的措施。
改革是緩解融資難題的根本舉措,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有效解決辦法。IPO重啟、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大力發展債券市場……股市和債市的系列改革,對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有著積極意義。
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直接融資表現強勁,企業債券融資2417億元,同比多1339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279億元,同比多201億元。融資結構優化趨勢已顯現,將為實體經濟更好地“輸血供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