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2-07 16:55: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高云才
農民種糧,經常算“肚皮賬”。糧食收購價格會不會提高一點?農資價格越來越高怎么辦?要不要把手里這點地流轉給附近村子的種植大戶?種地一年,還不如打工一月,究竟來年還種不種糧食?
在農民不斷倒騰“肚皮賬”還種不種糧的這些年,我國糧食生產已經取得“十一連增”,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0709.93噸,比上年增加516萬噸,增長0.9%。
雖然糧食豐收,但威脅糧食生產的因素無處不在。土地資源的剛性約束,農村青壯勞力的城市化轉移,農資價格居高難下,施用化肥等帶來的相關污染,農業比較效益偏低,農村科技人才相對缺乏,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相差較大……這些因素,制約著我國糧食生產向新的高度和水平邁進。最關鍵的是,農民種糧積極性如何保持。
目前,我國糧食仍處在供求緊平衡狀態,糧食生產稍有放松,就會影響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為了滿足一些結構性的需求,我國糧食目前也適當從國外進口。這幾年我國糧食進口的總量并不大,去年進口量為1300萬噸,只占國內消費量的2.4%。
在農民倒騰“肚皮賬”還種不種糧的時候,在保障糧食安全實現穩糧增收的同時,必須向改革要農民種糧積極性,向改革要土地產出率,向改革要農業比較效益,向改革要現代農業水平。
黨的農村政策是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定心丸”。中央明確提出,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要維護好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好土地承包權。一方面要探索新的集體經營方式,另一方面,要行使好農村集體在土地流轉和承包經營上的管理監督權,發揮好集體為農民流轉土地提供服務的組織功能作用。
不斷增加的種糧補貼是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助推器”。中央安排的農業“四補貼”力度不斷加大。僅去年就達1600多億元。另外,中央財政每年安排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穩定在200億元以上,有效地推動了良種良法,有力地促進了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已成為一項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大支農措施。
堅定不移的農村改革是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制度保證。持續推進的農村改革正在進一步激發農村生產要素活力,以提高現代農業水平的農村綜合實驗改革正在全國一些地方進行試點。山東省汶上縣次丘鎮草場村種糧大戶賈維濤說得好,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符合農業和農村實際,中專畢業的他,放棄城鎮的穩定工作,和剛大學畢業的兒子一起,搞起了遠近聞名的父子“家庭農場”。
以糧安天下。在農民倒騰“肚皮賬”還種不種糧的時候,我們的政策更應該多想想,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產業素質和水平,提高農業比較效益,讓農民多打糧,打好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