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1-24 15:37:20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堂吉偉德
在中國科協主辦,廣東省科協承辦的“第三十四次中國科技論壇—綠色建設美麗中國論壇”上,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仕超透露,國家建設部擬為“奇怪建筑”設判定準則,如果設計方案被判定為“奇怪建筑”,則不予批準建造。目前,業界專家們正在熱烈討論此事。(11月22日《廣州日報》)
何為“奇怪建筑”,確實是一個仁智各見的問題,就如同“蘿卜白菜,各有所好”一樣,“奇怪建筑”看似有標準,實則沒有標準。比如喜好者說這不是奇怪建筑,而是藝術性創新,反對者則認為這是嘩眾取寵,而不沒有做到步調一致。比如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仕超認為,建筑應與當地文化、氣候的契合。“比如央視新大樓,與北京的文化就格格不入。北京文化講究方正、規矩,而這棟大樓難以體現。”照此邏輯,央視的新大樓“大褲衩”應當是一個“奇怪建筑”,應當成為被限批的項目之一。然而事實卻是,在世界高層建筑學會“2013年度高層建筑獎”的評選會上,中央電視臺新址大樓獲得最高獎——全球最佳高層建筑獎。
正是標準的模糊與界限的寬泛,才使得盡管業界專家們討論熱烈,卻很難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體系出臺,所提出的用料超多,結構復雜,文化契合和氣候適應等寬泛要件,都是不具有操作性的標準指引,而不是具體的量化指標。而外界擔憂的是,一旦給“奇怪建筑”設準則,有可能會對創意與創新形成扼殺,在權力愛好的單向度限定下,形成單調而僵化的建筑風格,并最終步入“整齊劃一”的審美窠臼。
其實,建筑本無絕對的奇怪之處,只要其做到了安全結實,經濟實力,那么采取何種形式,都應當被允許和包容,甚至應當得到鼓勵和提倡,唯有如此才能形成“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格局。時下的城市建筑和城市風格,存在的最大問題恰恰在于,互相的模仿與雷同,而無以形成既有的風格,從而才出現了“千城一貌”的格局。若是具有了更多的創新性建筑風格,包括那些讓人一時難以接受的“奇怪建筑”,對于城市建筑的風格和城市文化,都應當是一種極大的補充。
那么,如何掌握好“奇怪建筑”的度呢?既不能讓建筑違背公序良俗,又不會因為限制而被扼殺創新。那么就必須堅持幾項基本原則,一是經濟實用,以不過度浪費為前提;二是安全牢固,以安全和質量作為生命力;三是要尊重首創精神,特別是要考慮一個地方的大多數人的接受度,而不是用內定化的內生原則,或者是權力好惡作為標準。當然,最重要的是,必須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法定原則,不增加和濫用行政許可權,在程序上做到公開透明,用開放的姿態傾聽更多的人意見,讓大眾評審取代暗箱運作。只有做到了程序上的公平正義,良好的初衷才不會形成對權利的傷害。
不可否認,給“奇怪建筑”設準則確實具有正當性和合理性,然而在專業界定都無以明確的情況下,就必須恪守“寧缺勿濫,慎之又慎”的基本原則,同時要做到過程的公開,決策的民主和廣納各方意見,并充分保障了申請者的申訴權和辯解權,給“奇怪建筑”設準則才會有扎實而可靠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