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1-06 12:13:04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何浩
最近,有兩則引發熱議的新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北京“房娃”小虎家里有14套房子,他表示自己只需學會收租,就夠吃三輩子,為什么還要上學浪費時間?家長拿這個“熊孩子”很是無奈,只能咨詢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專家幫助;而同樣家里有好幾套房的貴陽市觀山湖區的失地農民,卻做起了平凡無奇的環衛工人,他們并不貧窮,好多人都開著私家車上班,有的甚至還開著寶馬,但他們仍然在月薪不到2000元的情況下堅持每天清晨清掃大街。
當然,這兩個例子有些極端,小虎畢竟還只是個在校學生,而失地農民們還有贍養老人、撫養子女的義務,但這個事實卻是客觀存在的。
筆者認為,小虎作為一個在校學生,目前就應該呆在課堂里學習知識。學習知識的最佳載體是書本,最佳環境就是課堂。不是說你有那么多房子,收了那么多租金,衣食無憂,就可以不上學了。對于他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還不能區分學習、讀書、上學的不同,也許他討厭的只是枯燥的教科書、繁重的作業,而非上學本身。如果能在課堂上學到更好更多地收取房租的方法,那么小虎還會厭學嗎?
反觀失地農民,在新聞媒體和報刊雜志中往往都是作為弱勢群體出現:70歲失地農民維權未果反入獄、十四戶失地農民的求助書、七個村落的失地農民時過六年至今仍無房安置……近些年,各級政府部門為了不讓失地農民成為邊緣群體,在解決其社會生活保障、養老問題等各方面出臺了相關政策細則,消除了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失地農民”成了富翁,但卻沒有坐享其成,成為了一名每天早起、灰頭土臉回家的環衛工,過著幸福而安穩的生活。
我們已經過了“書非借不能讀也”的時代,希望“失地農民”頻繁上訪的時代也盡快過去,讓“小虎”們幼有所養、學有所歸,讓“失地農民“們老有所依、老有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