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1-06 11:48:12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李劭強
28日,一則“世界空氣最差20城,中國無一上榜”的消息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該報道聲稱,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城市戶外空氣污染數據庫得出此結論。部分網友質疑,這一排名“不科學”。29日,位于日內瓦的世衛組織聯絡官員向南都記者回復稱,該組織并沒有發布過所謂的世界城市空氣質量排名。(10月30日南方都市報)
可以肯定的是,之前報道的“世界空氣最差20城的排行”并不準確。如果,這個失實的排行榜,在一開始便混入幾個中國的城市作為說事的依據,也許人們就不會對其過于較真,并感覺明顯失實,因為人們知道國內的一些城市,霧霾到底有多嚴重。正是因為排行的內容超出了人們的一般生活經驗,所以人們才會自然地覺得,這份排行榜似乎有問題,甚至有故意混淆視聽的用意——通過虛假的排行,引導人們對霧霾天氣的抱怨。而媒體的報道也最終證實了人們的猜疑,果然這個排行榜是失真的。
就此,有人也許會總結:出臺這樣一個排行榜有什么意義呢?即便,這份排行榜是真實的,即便,國內的城市無一上榜,也不能成為緩解人們對于空氣污染緊張的理由。因為,人們生活在真實的環境中,而不是生活在排行榜里。再說,這個排行榜可是最差空氣質量排行榜,即便沒有入選前20名,也不能說明空氣質量就沒有問題,就很好。如果真想評價空氣質量,只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從人們的健康需求出發,從人們的自身感受出發即可,何必拿一些最差的榜單來施展障眼法,讓人們在一種刻意營造的避重就輕的擬態環境中,自得其樂?這應該是人們在面對最差空氣質量城市排行榜時,會有的理性態度。
對此,制作此排行榜者或許有一些委屈,他們的本意也可能不是想轉移視線,而只是想找一個客觀比較的標準,以便對國內空氣質量污染的情況作一個更直觀、更具體的說明與判斷。畢竟,比較是一種判斷的依據,是一種判斷的思路。通過比較,可以對判斷對象形成更為立體和全面的看法。這當然是一種可以成立的理由,沒有比較就難以發現、得出準確的結論。這也是人們需要各種各樣排行榜的一個真正原因——無需多少專業知識,一個簡單易懂的排行榜就會告訴人們真相。
問題是,比較還有一個比較標準的取向問題——是向上比,還是向下比。這是人們可以選擇的。如果作為一種更有追求的比較,比較的標準就應該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只有向上看,才能看到差距,看到問題,看到努力的方向。所謂人往高處走,只有看到了更高的標準,更好的排行,才能知道發展的方向在哪里,才能有發展的緊迫感。而如果,在比較時總是習慣向下看,總是拿最差的情形作為比較對象,并總拿別人比自己還差,自己已經不錯作為自我安慰的借口,則比較就是一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
最差空氣質量排行榜也不是沒有意義,如果它是真實的,至少還有一些警示的價值。前提是,這個排行榜是真實的,如果連排行都出現問題,則這個最差空氣質量排行榜就必然會引起誤讀和誤導。當然,比較而言,我們更需要最佳空氣質量排行榜,這個榜單可能會讓我們羨慕嫉妒,但總好過自我麻痹,這個榜單可能會讓我們暫時失望,但總可以提供一個標準與方向。人總應該有點追求。在選擇比較對象時,需要向下看,但更需要向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