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0-21 23:33:27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大林
18日上午,2014武漢江灘地書大賽落下帷幕。活動現場,地書者成群結隊,觀摩者成千上萬;參賽的作品,愛好者的臨時起興之作,連綿數里鋪在江灘步行道上。這樣的氣勢,任何級別的書法比賽、展覽都望塵莫及。
所謂地書,是近年興起、以消遣為主要目的的書寫方式。曠野當室,大地為紙,清水作墨,只需簡單的筆墨侍候,誰都能過把癮。在武漢,不少人以此為樂,在公園揮毫,在江灘練筆,在街頭演示,尤其中老年人愛好此道直追麻將之風。到解放公園看一看,寫地書的人絕對比打麻將的多。
地書的興起,或有兩個原因。一是成本很低、入門極易。地書的筆,可以自制,一截海綿裁成錐形綁在竹竿上即成;也可以購買,便宜的三五元,好點的也在三十元之內,一般人買得起。有筆以后,拎一小罐清水,便可以走到哪寫到哪。瀝青地面能寫出宣紙的韻味,大理石板可供一逞酣暢揮灑之趣。寫得好的,聊博幾聲喝彩;寫得差點,也會獲得善意的鼓勵。重要的是,大庭廣眾之下,書者的自信已過了心理的坎。
二是地書雖算不了高大上的藝術品種,卻也不乏文化的內涵,還可以成為精神生活的載體。地書不必自慚形穢地面對藝術,卻可以藉此入門走進藝術的天地;無須一筆一畫了解書法,選定某種字體開始練習,卻可以由此愛好書法、逐步接近書法的奧秘。傳統的書法練習,往往從筆畫、結構開始,地書的落筆,常常直接書寫箴言警句、唐詩宋詞。日復一日,邊寫邊吟,寫著寫著,一些名人名言名詩,想忘記都難。
在地書比賽現場,不知誰人掛起一面紅底黃字的錦旗:地書——有尊嚴的退休生活。一般來說,人至暮年,易生夕陽恨晚、秋景近殘的慨嘆。將地書與退休生活相聯系且給予正面肯定,無非有兩個層次的考慮。首先,地書作為一種廉價廉潔的休閑養身方式,較為適宜、充實晚年生活。高檔的玩不起,小麻將有輸贏,地書則恰似有氧運動,既練字又健身,還不愁負擔不起。其次,在地書內容天長日久的文化熏陶中,能以更好的心態正視并正確對待人生晚年,不會過多糾結于后輩們“常回家看看”,而是靠自身內在的志趣精神平衡過好每一天。
從地書還可以聯想漢字的窘境、國學的提倡。應該說,漢字是國寶,是中華民族凝聚智慧、傳承文化的標桿之一。然而現在,漢字成為不少人的雞肋,也有一些人不會寫、寫不好甚至提筆忘字,以至于中央電視臺要用“漢字聽寫大賽”來表示關切。不能說字如其人,不會寫、寫不好漢字就沒法過日子;但作為一個以漢語為文化根基的中國人,寫好漢字抑或浸染一點書法藝術之風,也可算少了遺珠之憾。習主席召開文藝工作者座談會,為何特邀了書法家?說明漢字的傳承與藝術升華是件大事,已進入國家構建文化事業的視野。地書的勃興,恰能以廣泛的群眾性為這一宏偉事業注入活力。而國學的弘揚,可正好搭上地書這趟成本低、效果好的便車。
就城市文化建設而言,地書也是一個很接地氣極有前途的文化項目。如果發展得好,其文化品牌效應、市民的文娛福利感受,絲毫不亞于國際雜技節、渡江節。本次地書大賽,吸引了天津、南京、杭州等城市數十位愛好者積極參與,來年不妨辦成“武漢國際地書節”,與正在全球興起的漢語熱、孔子學院接軌互動,既為中國展示軟實力加勁添彩,也為武漢以更優雅的城市形象走向世界鋪路搭橋,多好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