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
近日,《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擴大旅游購物消費。其中要求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街區,并明確提出鼓勵特色商品購物區建設,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務,發展購物旅游。這給我國商業街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機遇?未來什么樣的商業街會受到人們的青睞?《城市化》雜志特邀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主任韓健徽予以解讀。
韓健徽:《意見》提出的旅游購物消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是擴大消費、拉動內需的重要途徑,是完善、豐富旅游產業的重要環節,而且前景非常廣闊,市場空間巨大。旅游購物消費看似是指旅游商品,實際上卻涉及方方面面、各個環節,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長期以來,我國商業街的旅游購物消費存在著一個始終沒有突破的瓶頸,那就是地域特色不突出、不鮮明,千篇一律、同質化嚴重。這是商業街的旅游購物消費欠發達的重要原因。
幾年前我曾經提出過一個理念:一條商業街要努力地打造商業繁榮地、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展示地,商業街的發展應具備“五有”,即:歷史有根、文化有脈、商業有魂、經營有道、品牌有名。“歷史有根”是指要挖掘歷史;“文化有脈”是指要突出彰顯文化,而且文化應該是非常清晰的,應和商業街所在的地域相吻合的,而不是雜亂的;“商業有魂”是指要實現商業街的繁榮和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是支撐和促進商業街長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經營有道”是指既有傳統的誠信經營的優秀品質,也包括運用現代信息、互聯網技術等營銷手段進行推廣;“品牌有名”是指要打造耳熟能詳的名街。
此次《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到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街區,商業街想要脫穎而出,首先要明白所謂的特色應指地域特色,因為地域特色才是無法克隆復制、無法被抄襲的生長土壤。
一個可喜的現象是,全國很多城市的商業街已經突破傳統封閉的內環式發展,開始注重把商業、旅游、文化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然而,商業、旅游、文化的共榮發展面臨著客觀、現實、尖銳的問題。一方面商業、旅游、文化需要融合發展,另外一方面商業、旅游、文化又分屬不同的行政體制,掣肘了三方融合發展,因此打破現有行政體制、樹立起商業、旅游、文化融合發展理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減少在行政體制上的推諉、提高效率,可能是下一步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在理念和工作機制上要有一個協調小組,有統一牽頭的管理體制、負責領導,才能把商業、旅游、文化共榮發展的工作做好。
商業街“商業、旅游、文化”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旅游購物消費,而這始終是我們的一個短板。對于旅游購物消費來說,要重視摸底調研、理論研究等基礎工作。首先是分類,比如旅游購物消費包括哪些內容、哪些方面,旅游購物消費的商品如何產生、如何生產、如何流通、如何設計、知識產權如何保護等等,需要相關主管部門、行業機構、具體的商業街區經營管理者、特別是經營商戶等整個產業鏈的上下延伸環節的合力,才能把這篇時代大文章做好。當然,發展的前提是不能丟掉誠信經營、貨真價實這些基本原則,同時要做好創新研發,旅游購物消費既要有地方特色又要符合現代審美,要兼顧欣賞、收藏、實用、保值等元素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