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就在央行下發“救市”政策的當晚,綠城集團就下發文件,各項目11月全面調價,集團要求趁著央行和銀監會放松限貸的樓市利好,下月起全面提高銷售價格,10月8日起全面梳理貨源,對價格進行5%-10%的價格上漲。
雖然綠城此舉不乏推銷的“藝術”,是想以此來刺激消費者在漲價前的“一個月”快速購買綠城的商品房。但是,如果真的在11月份提價,那綠城的行為,就是典型的自殘,是用此舉來消耗央行的“救市”政策作用,用此舉來擾亂房地產市場。
眾所周知,綠城是一家規模很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但是,在房地產市場嚴重低迷的情況下,綠城已接近于破產狀態。甚至綠城老板宋衛平因為養不起綠城足球,而對此前曾經愿意入主綠城,但最終入主廣州恒大的馬云心懷不滿。
既然已經陷入困境,售房回籠資金應當是綠城目前最為緊迫的任務,應當借央行的“救市”政策,盡快采取措施,將手中的商品房銷售出去,將資金回籠到手,為什么要采取下月漲價這樣的“促銷”手段呢?切不要以為,中國的購房者還是過去那種買漲不買落的,不是了。嚴格地講,購房者極有可能還會等待觀望,等待政策的進一步明確。如果綠城想以漲價的方式“促銷”,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會讓購房者的等待觀望情緒更濃。特別像綠城這種前段時間已經有過許多負面新聞的房企,更會讓購房者有足夠的等待耐心。
綠城要想真正將商品房售出去,不如趁機降價,與央行的“救市”政策形成互動,從而讓購房者對綠城的品牌和誠意等產生信任。毫不客氣地說,綠城此次采取的“促銷”策略,是失敗的,是一種典型的自殘。希望其他企業不要效仿綠城的錯誤策略,避免因為房價反彈給管理層帶來輿論壓力,從而將出臺的政策取消。
而從綠城漲價“促銷”的策略中,也不難看出,中國的企業在營銷方面是何等的低劣,又是何等地不適應市場需要。同時,也從一個方面看出,中國的房企在如何實現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企業需求與政策互動等平衡方面,又是何等的不入流。難怪輿論稱開發商都是暴發戶,從綠城的行為中,也得到了一次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