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辦印發《關于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風扎實、精干高效、適應農村工作需要的鄉鎮干部隊伍。(新華網)
鄉鎮干部是黨在農村基層的執政骨干,是黨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長期以來,他們扎根基層、艱苦奮斗、默默奉獻、為民造福,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近年來,隨著農村工作力度的日益加大,鄉鎮干部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在責任越來越大,各種激勵機制又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況下,鄉鎮特別是邊遠地區鄉鎮干部流失現象越來越嚴重,農村工作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前段時間,在下基層調研的過程中,與一名邊遠山區少數民族鄉的組織委員聊起了有關鄉鎮干部隊伍建設的話題。他告訴我,他們鄉現有行政和事業編制80個,但實有工作人員62人,空編18個。不對呀,鄉鎮行政事業編按說也是吃“皇糧”的,在這個“死都想死在體制內”的時代,你們鄉的行政事業編制怎么還會有富余呢?我道出了我的疑惑。
他解釋說,由于該鄉距離城區90多公里,平時交通不是很便利,而職工們大多安家在城里,機關通勤班車雖然每周發兩次,但有時由于工作繁忙,加班現象較為普遍,機關干部們不得不從周一到周五一直工作生活在單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家庭生活、社會交際,包括年輕干部的擇偶等。所以,鄉里的干部們普遍覺得幸福感偏低。
另外,在“逢進必考”的制度約束下,地處深山區的鄉鎮不具備平原地區的優越地理位置,也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在同等進人條件下,競爭力必然比不上平原鎮鄉及直屬單位。同時,公務員工資實行規范管理后,對偏遠、艱苦地區工作人員待遇也沒有什么傾斜政策,導致鄉里想從提高福利待遇方面來吸引人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很多優秀人才根本不愿意到這來,即使來了,多數也是為了解決臨時就業或行政、事業身份,一旦時機成熟,就會想辦法調走或考走。近三年來,該鄉每年至少有2名本科以上學歷機關工作人員調走或考入城區單位。這也造成機關干部學歷普遍偏低,年齡普遍偏大,結構極不合理。
當然,鄉里也想過一些招。比如,一方面練好“內功”,增強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近兩年依托獨特的地域環境和自然風光,大力開發旅游資源,并加大宣傳力度,努力增強地域“進人”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拓寬渠道,加大年輕干部培養。進一步擴大選拔視野,打破年齡、身份、地域限制,適當降低門檻,吸收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黨政隊伍,重點引進那些專業對口、黨政部門工作急需、德才兼備的本科以上優秀大學生。同時注重從日常表現優秀,在新農村建設中貢獻突出的大學生“村官”中破格提拔黨政干部,為其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此外,他建議,對于邊遠地區鄉鎮,上級應該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比如說提高山區職工工資待遇、職級待遇,選拔任用時優先考慮等,從而讓職工在付出與回報中找到平衡,在工作中找回歸屬感和幸福感。
人才強國戰略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而緊迫性任務。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相對不發達地區鄉鎮黨政人才隊伍的匱乏勢必會影響該地區各項事業的發展,減緩該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中央《關于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已經從鄉鎮干部隊伍來源渠道、培養鍛煉、管理監督和激勵保障方面為各級黨委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鄉鎮干部定會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