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基礎不穩,地動山搖。發展義務教育關系重大,既是為中華民族素質工程奠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基,同時也是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基。義務教育的薄弱環節在農村,發展義務教育重點在農村。只有農村義務教育搞好了,農村孩子的素質提升了,農民有了知識、科學和技術,才可能讓農村走上共同富裕文明道路。
教育離不開教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關鍵在鄉村教師。如何讓鄉村教師把根扎在農村,把心留在農村,把青春揮灑在農村,把智慧奉獻在農村?
筆者認為,留住鄉村教師的根,最重要的是提高待遇。一定要落實教育部關于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補助兌現,補助到位。唯有待遇落實,才能讓鄉村教師真正成為體面的職業,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體現自己的勞動價值。落實生活補助制度,既要有中央財政的支持,更要靠地方財政的支持。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其實更不能苦老師。待遇是最好最有效的激勵措施,落實鄉村教師的有關待遇,讓鄉村教師袋里有錢,顯得特別重要。
其次是豐富鄉村教師的業余生活,讓錢有地方花。城鄉教師的差距,不僅在待遇方面,還表現在文化生活方面。在許多地方,鄉村教師的錢沒地方花,只能揣在兜里。特別是偏僻邊遠落后地區,農村生活太苦,條件太差,消費、娛樂場所很少甚至沒有。鄉村教師白天與學生相伴,晚上可能就是孤零零一人。所以,要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鄉村文化娛樂事業,關心鄉村教師的生活需要。
再次是鄉村校舍道路建設。農村舊房、危房較多,沒有好路可走。需要加大義務教育財政支持力度,按計劃改造修繕一批校舍,保證師生在安全的教室里上課。改造鄉村道路,實施道路硬化工程,莫讓師生再走在泥巴路上,每天要爬山涉水過危橋。莫讓老師在日曬雨淋、風雨飄搖的破房里辦公、生活、睡覺。
最后是讓鄉村教師有一個家。有的鄉村教師是獨身一人在鄉下,因為工作環境問題而找不到對象,有的鄉村教師家在城里,工作在鄉下,人在曹營心在漢,三天兩頭往城里跑,終究無法扎根鄉村。因此,歡迎和吸引本土大學生回鄉任教,組織關懷幫助建家,或許是栓住鄉村教師的心,讓其扎根農村的最好辦法。
鄉村教師所教的學生一般是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教師身兼多個角色,教育管理難度大,責任重。例如今年8月24日新華網報道的云南4尺校長熊朝貴照料百名留守學生,就反映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生活狀況,令人心酸。
總之,留住鄉村教師的根,待遇是關鍵,關愛是重點,生活是基礎,文化是條件,安家是保障。要給予鄉村教師更多關愛,讓他們因為待遇而吸引,因為感動而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