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2014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從教育部門“移交”至人社部門。簡單的數據傳遞,卻意味著大部分畢業生的身份已經逐漸從學生向職場人轉換。開始了另一段馬拉松式的長跑,他們面對的競爭對手更加復雜,腳下的道路更多溝坎。
“最難就業季”,“更難就業季”,令學子們慨嘆“路在何方”。同時,畢業生就業過程中遭遇的“高不成低不就”等尷尬,創業的茫然和艱辛,企業用人的“功利實用”……諸如此類的現實和矛盾反映出一個趨向,政府、企業、學生就業過程中要積極調整,適應“新常態”。
人事經理 與大學生的“心理戰”
大學生與崗位匹配的盲動尷尬如何消除?
這是一家從事精密結構模組研發、生產的企業。這段時間,人事經理張茜碰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招3名應屆本科生。公司老板下了“死命令”:新人兩個星期內必須到崗。原因是一家美國公司就拓展新供應商進行考察,對供應企業的研發人員及高等教育人員提出嚴格的比例要求。
“我們三年沒有要過應屆本科生了,之前來的都是大專和技校生,有的都是工作過幾年的。說實話我真不了解現在的本科生有什么本事,他們的優勢在哪里?”張茜私下里向記者“討教”,一個應屆本科生開多少工資比較合適,心里實在沒底。
張斐是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應屆本科生,學科成績很好,社會實踐不多,他在網上看到了張茜發出的“英雄帖”,連夜從南京趕到蘇州,希望有個好運氣。“面試讓我很意外,他們沒有問我專業課學了什么,有沒有實習,甚至連薪酬待遇也沒問,”張斐回憶,“他們就一個勁的問我,本科生比大專生強在哪里,比研究生有什么優勢。我想了幾條理由,比如專業知識比較全面,學習能力強,但這些連我自己都說服不了。”
不管怎樣,中秋節后,張斐就會知道他的表現有沒有打動張茜。
這頗具“心理戰”味道的對話,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就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偉國看來,還有不少深意。
作為就業問題權威專家,楊偉國常被問及:大學生就業為何不容易。“或許還是要回歸到需求層面上來談,為什么農民工、初級工的工資超過大學生,企業還是不愿意用大學生?這是崗位性質決定的。企業的崗位絕大多數是低技能的,當然就不需要本科生、大專生去做。我國制造業的水平,大部分處于中低水平,有些領域就是低水平,”楊偉國說,“經濟結構不需要那么高素質的勞動力,農民工來了3天就能上崗甚至于來了跟他說一說馬上就能做,企業就會問,要大學生有什么意義。”企業對本科生、研究生的價值認識,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
蘇州科技學院就業處負責人經常碰到企業對學生提出各種技能要求,而他始終堅持認為,職業技能提高,企業有再培訓的義務和責任。“高校還是塑造通用型人才為主,這是大學教育的特性,是寬口徑的培養。學校更多傳授的是系統知識、思考方法和學習能力。”
數字背后的問號
增速放緩
GDP 增速由2009年12%以上回落到去年的10%以下。
波動不大
上半年新增就業人數8.2萬人,全年預計16萬人左右。
高就業率
蘇州籍應屆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工業園區應屆生落戶總數 每 年 均 在6000人至7000人,8月底園區籍畢業生就業率已達88%。
原因解析
民企、中小科技企業、教育事業及服務行業對就業吸納能力不斷增強。截至8月底,近50%的蘇州籍應屆生被民企錄用。專家表示,服務業是未來一個巨大的就業容納器。
數字背后的嘆號
自主創業仍需加油
目前蘇州籍應屆生自主創業比例不足1%,而創業又是就業之源,是解決就業可持續的重要途徑。
就業心態向左向右
專家寄語
把自己托付給一個“好單位”?還是把價值直接“烙”到自己身上?答案應該很明了。有人說,能夠U盤化生存的人才——能力自具,不被某個具體的平臺所局限——更能適應將來發展。
經濟增速放緩,就業數據無明顯波動
“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新容器”在哪里?
那么多崗位與大學生不盡“匹配”,而這幾年的高校畢業生數量屢創新高,這么看來,當下大學生供給是“飽和”了?
楊偉國說,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依然不超過10%,這個比例很低。畢業生作為新增就業人群,增加就業成本,收益又不明朗,就業不易是世界性難題。
但是,從市人社部門提供的數據看,今年上半年新增就業人數為8.2萬人,全年預計在16萬人左右,這個數字在近年來沒有出現大的波動,工作的蘇州籍應屆高校畢業生作為新增就業人數的重要部分,就業率也保持在95%以上。
根據《蘇州市統計年鑒》,我市的GDP增速從2009年的12%以上回落到2013年10%以下,經濟增速放緩,產業升級調整,就業數據卻沒有受到較大影響。在工業園區,應屆生落戶總數每年一直保持在6000人至7000人的高位,今年8月底園區籍畢業生就業率已經達到88%。
仔細分析,這幾年民營企業、中小型科技企業及服務行業的發展迅速,對就業的吸納能力不斷增強。截至8月底,蘇州籍應屆生近一半被民營企業錄用。工業園區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夏暉表示,目前,園區科技企業、服務業、金融業及外包類企業提供的畢業生崗位明顯增加,且呈現逐年遞增趨勢,而隨著園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類崗位也呈現供需兩旺的局面。蘇州科技學院就業處也表示,學院師范類專業今年就業率增速最快。蘇州職業大學學生處提供的信息顯示,該校金融證券、經濟貿易等專業就業率為100%。智聯招聘對全國應屆畢業生向蘇州企業投遞簡歷的情況看,銷售類、服務類、科技類和金融類崗位最吃香。
楊偉國教授曾在蘇州高新區和工業園區進行過深入的就業調研,對蘇州產業發展及就業形勢頗有心得。他表示,近年來,服務業發展迅速,營改增、零資本注冊等改革釋放了第三產業的活力。蘇州金融業,尤其是服務業的比重增長很快,但是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蘇州應該加快發展先進服務業,服務業很多時候還是要“人對人”,在這個意義上講,服務業是未來一個巨大的就業容納器。楊偉國說,這樣的容納器還有不少,比如中小科技企業,在蘇州這類企業很多,發展很好,是大學生施展抱負的好去處。
目前,蘇州籍應屆生自主創業比例不足1%,楊偉國認為,創業是戰略性就業,創業是就業之源,包括既有公司的擴張,也包括新生創業活動的增長,這是解決就業可持續的辦法。
就業意愿與實際需求結構性矛盾明顯
政府、大學生與企業如何形成同頻共振“新磁場”?
“道一千說一萬,就業歸根到底還是個人選擇的問題。”英格瑪大學生職業發展部門相關負責人胡志平認為,經濟環境發生變化、人才需求結構調整,這就需要大學生做好就業準備。
最近,該中心對正在接受就業技能培訓的大學生進行了一次摸底調查,發現50%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偏高,從而造成了就業意愿與實際人才需求的結構性矛盾,人為地加大了就業難度; 有70%畢業生缺乏求職技巧,在面試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自信,過分緊張,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說不出自己的優勢; 甚至有80%左右的畢業生在職業認知能力方面較差,缺乏對自己的目標、性格、情緒特征、意志水平、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等方面的準確認知,大多數畢業生缺乏對特定職業的職業能力特征、職業人格特征、技術技能、職業環境、職業報酬等方面的必要了解,不知道自己適合從事什么職業。
胡志平表示,畢業生應該擺正就業心態,合理安排求職時間和節奏。把握住校園招聘高峰、研究生考試、公務員考試等“求職黃金期”,更要抓住各類招聘、補錄、基層項目等“求職關鍵期”。根據自己的能力、性格、興趣、專業等實際要素確定自己的求職策略,通過參加實踐活動接觸了解行業動向、社會需求,盡早做好就業準備。
楊偉國說,大學生與其把自己托付給一個“好單位”,不如把價值直接“烙”到自己身上。有人說,能夠U盤化生存的人才——能力自具,不被某個具體的平臺所局限——更能適應將來的發展。大學生要自我調整、順勢而為; 企業通過加快轉型,激活人才需求;政府做好服務,調優結構,這樣才能出現同頻共振的“新磁場”。
9月份,人社部門正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通過上門走訪等形式動態掌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意向、服務需求等基本情況,開展就業技巧指導、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質測評、心理輔導,免費提供個性化就業指導方案,還沒“上路”的畢業生們再加把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