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全年GDP過萬億元!”這是武漢市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確定的發展目標,亦是該市繼去年提出“沖刺萬億GDP”之后,第二次向“萬億俱樂部”發起沖擊。
不僅如此,武漢還要在GDP即將過萬億之時,研究制定GDP由1萬億到2萬億的時間表、路線圖和具體舉措。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武漢上半年GDP達到4560.79億元。盡管時間過半、任務完成并未過半,但與去年同期相比,武漢GDP增速排名卻由同類城市中的第6位上升到第3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由第10位上升到第2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亦由第11位上升到第2位。
下半年的“大決戰”,武漢如何實現萬億跨越?
據了解,武漢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向后期過渡的階段,該市近年來一直把發展工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不動搖。今年上半年,武漢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421.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了2個百分點。
其中有四個產業產值超過500億元,分別是汽車產值932.77億元,增長17.1%;裝備制造產值698.63億元,增長12.3%;食品煙草產值589.71億元,增長12%;電子信息產值527.89億元,增長7.8%。
下半年,武漢已立下“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的軍令狀,“不管難度多么大,全年工業投資突破3000億元的目標要咬定不放松?!蔽錆h市市長唐良智強調,全年保障50億元以上項目投產5個、開工5個。
同時,城建投資一直是武漢近年來發展經濟、提升城市硬環境的另一主要抓手。該市今年全年的城建投資要突破1500億元。年內要確保4號線二期通車,三鎮全部通地鐵;確保建成鸚鵡洲長江大橋,實現二環線主線全線貫通;全面開工軌道交通機場線,確保與天河機場三期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唐良智說,由于歷史欠賬,武漢基礎設施水平與上海、廣州的差距達5~10年,比如“道路總長度:武漢5245公里,還不到上海17316公里的1/3;軌道交通里程:武漢79公里,上海538公里;排水管網:武漢8173公里,上海有18191公里”。
因此,即便飽受外界質疑,武漢大規模城建仍有必要性。
勾畫“萬億倍增”路線圖,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強調,要把做大經濟總量和加快產業升級作為首要任務。力爭到2016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萬億,到2019年達到3萬億;堅持加大城建投入,適度超前建設城市基礎設施,使城市功能和綜合承載力與萬億倍增相適應。
湖北省社科院長江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武漢進入“萬億俱樂部”是水到渠成,但像武漢這樣的城市,發展目標不應只是這些好看的數據,而要關注實現發展目標的途徑。要看數字背后的支柱產業是什么,是先進產能還是落后產業,高科技產業的比重有多大。
武漢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就必須在國家層面體現出中心城市該具備的功能,比如體現港口、保稅、進出口等功能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更大范圍內的區域一體化,實現錯位發展,而不應該“只是一個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