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要創新機制,又必須尊重規律,堅守底線。做好科學規劃、村落改造、產業培育、利益協調等工作,才能保證路子正、方向對
隨著國家對“三農”的投入不斷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巨大進展。但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和產業聚集,當前新農村建設面臨不少新的挑戰。
有的地方盲目崇拜鋼筋混凝土建筑和人造景觀,甚至變相搞房地產開發;有的地方農民群眾主體意識和主體作用弱化,當工商資本強勢進入后,對承包地往往只能一租了事;有的地方農村缺勞力、缺技術、缺資金,一些新房建起來就人去樓空,公共服務設施也成擺設;有的地方出現文化荒漠化現象,一方面仿古建筑泛濫成風,另一方面傳統民居不斷被破壞。
此類現象并非我國獨有,發達國家在城鎮化一定階段同樣不同程度發生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要創新機制,又必須尊重規律,堅守底線。這樣才能保證路子正、方向對。
首先是科學規劃機制。規劃水平決定建設水平。應當堅持規劃先行,科學編制村莊建設規劃。規劃應把政府主張、專家意見和農民意愿有機統一起來,體現特色,體現農民群眾的美好愿望。同時,應注重規劃的實施,一張圖紙繪到底;強調規劃的督促檢查,及時糾正違規行為。底線在于,不能克隆城市,將農民“趕進”小區上高樓。
其次是村落改造機制。傳統村落改造是成敗之舉。政府應主導總體規劃,負責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及古村落老民居保護。制定激勵支持政策,引導農民按規劃和標準,自主改舊建新,改善居住條件。鼓勵企業以各種投資方式參與農村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底線在于,不能剝奪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第三是產業培育機制。推行一村一品,支持培育特色產業。鼓勵開拓農業多種功能,發展鄉村旅游。培養職業農民,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培育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農民發展合作組織,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底線在于,不能改變農地用途,不能占用基本農田。
最后是利益協調機制。協調處理好農民、企業、社會組織等各類利益主體的關系,讓各種合法利益都得到保護,調動激發各方參與村莊建設的積極性。關鍵和難點集中在強勢資本與弱勢農民之間的平衡,這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底線在于,不能侵害農民群眾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