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溫薷) 一位18歲男性北京人,其健康期望壽命平均為43.40剩余年。也就是說,預期這名男性在健康狀態下可以活到61歲以上;之后,他預期會在疾病或殘疾的“非健康狀態”再活18.82年。昨天,北京市疾控中心在國內首次發布成人健康期望壽命研究結果。
北京首次公布“能健康活多久”
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鄧瑛昨天宣布,北京在國內首次發布對于居民健康期望壽命的研究結果,也就是一個北京人在完全健康狀態下生存的平均期望年數。
測算結果顯示,北京市18歲組人群健康期望壽命為40.17剩余年,男性為43.40剩余年,女性為38.06剩余年。這一結果意味著,一名18歲的北京人,預期可在健康狀態下平均活到58歲以上。之后其生命可能會陷入疾病、殘疾等非健康狀態。
“健康期望壽命能夠在關注生命長度的同時,更加關注生命的質量。”鄧瑛表示。據悉,這一研究預計每3年會重新測算一次。
據悉,此前北京市每年都會公布居民平均期望壽命,也就是當年零歲人群可預期的生存壽命,即“能活多少歲”,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衡量地區人群健康狀況的最重要指標。
北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自2005年已達到80歲,到2013年達81.51歲。市疾控中心認為,目前北京市期望壽命的增長正處于平臺期,這一趨勢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女性生存時間多為“非健康”
昨天,北京還在全國率先發布了各年齡段、不同性別的期望壽命研究結果。
記者發現,40歲之前,多數性別、年齡段的“非健康狀態”存活時長多為17—19年。但隨年齡增長,預期存活壽命中,非健康狀態所占比重逐漸加大。一80歲女性預期壽命為11年,而健康預期壽命為0年。
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北京市女性居民的期望壽命高于男性,但是健康期望壽命卻低于同齡男性。
比如,北京市18歲組女性平均期望壽命為66.50剩余年,比18歲同年齡組男性要高4歲多,但其健康期望壽命要低將近5歲。
鄧瑛表示,這提示北京市成年女性在患病或非健康狀態下生存的年數,所占比例高于同年齡組男性。“因此女性更應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及生命質量的提高。”
■追訪
西方人健康壽命領先北京人數年
“北京市成年居民健康期望壽命的結果提示我們,雖然北京市居民的期望壽命已經達到了國際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居民生命質量并不是非常理想。我們一生中,各種因素造成我們有10-20年處于非健康狀態。”鄧瑛昨天表示。
他介紹,西方發達國家也曾做過健康期望壽命的研究。結果顯示,西方發達國家的期望壽命和健康期望壽命之間——也就是“活著”和“健康活著”的年歲只相差10歲左右。而北京人相差18歲左右。
“醫學技術可以延長生命時間,但不能保證你的生命質量。”鄧瑛認為,由于健康期望壽命是一個綜合考慮了死亡和傷殘的人群健康綜合評價指標,因此,它較期望壽命更能準確地進行不同人群、同一人群不同時期健康水平的比較,指出傷殘對人群總體健康水平的影響。
■揭秘
“健康活多久”怎樣算出?
一個數據需4臺電腦連續運算12小時
“首先是對人群的抽樣調查,來計算人群的傷殘程度。”北京市疾控信息中心主任李剛昨天介紹,調查選取原宣武、西城、朝陽和豐臺四個城區,以及昌平和密云兩個郊區縣,共采集樣本量6040人。調查量表采用國際上通用的自報健康調查方法,以WHO世界健康調查中使用的量表為模板,結合中國人和北京市居民的特點,選取了運動能力、疼痛、自理能力、認知、睡眠與精力、情感、人際關系和視力八個維度。“每個樣本的采集中,調查環節大約要花去40分鐘左右。”
記者看到,這些量表除了主觀感受外,還會細致地描述出被調查者的各個狀態。比如“視力”一項中,會細致到被調查者能不能在20米遠的地方辨認出自己的家人等。
之后,還要通過北京市死因登記監測系統中,將死亡率、死亡概率、生存概率等數值,和人群調查結果相互結合,運用一個數學模型進行復雜演算。
李剛告訴記者,各年齡組的健康預期壽命都是運用模型計算出的,“每個數字需要通過4臺電腦連續工作12個小時,才能計算得出。”
健康“殺手”前三名
通過對健康期望壽命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顯示,常見慢性疾病是縮短健康期望壽命的主要因素。
1、惡性腫瘤 2、關節炎
3、慢性胃炎、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
■數說
記者昨天從北京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接受抽樣調查的北京5區縣20歲以上人群中,21.81%患有高血壓,8.35%患有糖尿病,8.27%患有冠心病。此外,還有6.62%患有關節炎,5.17%患有腦血管疾病,4.85%患有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