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機逐漸從高空盤旋降落至德國西南巴登符騰堡州首府斯圖加特市時,躍入眼簾的是整齊劃一,高低起伏錯落的葡萄田。
這個沿著蜿蜒的奈卡河而建的城市,三面環山,僅從地貌來看,這里似乎并不適合發展工業。但在市中心廣場上,抬頭望去,卻能看到對面火車站頂部高高旋轉的巨大奔馳標志。這里正是全球汽車巨頭奔馳公司的總部所在地,也是聞名的制造業重鎮,奔馳汽車部分核心元件的生產及分流的物流中心就建在奈卡河延岸。
二戰后,由于火車站損毀嚴重,奔馳公司便和本地政府達成協議,幫助重建火車站,條件是每個站臺頂部都必須放置奔馳標志。而如今,這個13世紀便作為城防要塞的德國汽車工業老牌重鎮,正在因為另一種城鎮化而再次煥發生機。
而在上世紀80年代末來德國留學,并成為當地一位建筑設計師的李航看來,斯圖加特引以為豪的兩個旅游熱點,一個是引起全民公投的火車站改造項目;另一個則是位于斯圖加特大區,二戰遺留下來的三市交界的老機場改造項目。而此前,李航見證了這個工業重鎮,為了翻新而進行的艱難努力。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高級總經理BennoBunse說,作為交通樞紐的斯圖加特的經歷,正是整個德國南部城鎮化改造的縮影。
三市交界的老機場改造
與機場改造相比,三市交界處的伯布林根機場改造項目,遇到的阻礙則小得多。從地理位置上說,該地區1/3的面積屬于辛德芬根(Sindelfingen),而另外的2/3則落入伯布林根地區。但由于斯圖加特是傳統的交通樞紐,也可以看作它位于斯圖加特大區。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里都是“三不管”的狀況。
現在,當你站在原有的機場區域,已經完全看不出它的舊面貌。僅有的一個狹小候機廳,已經作為古董式的建筑給游客參觀。一些原有的建筑,也成為各類頂級老車展示廳,擺放著各類重新漆過,款式別致的奔馳、寶馬老爺車。
改造項目辦公室位于一棟小樓的頂層,從窗戶望出去,正好俯瞰整個地塊。這塊占地84公頃的前機場,中間區域已經設計為一個人工湖,一小塊種植著蘆葦的人工濕地,湖水里自然生長的魚,水邊的蝴蝶蜻蜓,已經可見完好的生態鏈條。降落的雨水則會通過各種設計的地下收集通道,匯入近鄰人工湖北面的蘆葦濕地,以調節大氣濕度。遠遠望去,湖邊偶爾會經過一些沿湖騎自行車鍛煉的男男女女。
沿著湖南岸,鱗次櫛比地建起了各種商業建筑,以及提供給工作在斯圖加特市大區的白領們,雖然高于市區密度,卻比市區便宜得多的政府公租房。而湖的北岸,則是商用的各類樓盤。按照規劃者的意圖,這種SOHO式的樓宇,將優先租給環保、航天高科技的創業企業。
負責改造項目的“老機場協會”執行總經理彼得·布蘭納(PeterBrenner)對本報記者介紹說,現在已進入第二期施工與市場運營階段。
誰能想到,這里從一片沼澤開始,曾經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無數流彈,又變為坦克基地,最終被改造成了這個樣子。而更意味深長的是,政府在這個公共項目中的介入與退出方式。
資料顯示,伯布林根機場區最初是一片沼澤區,經過平整后于1915年7月啟用,當時作為飛行員和軍事觀察員的訓練場所而使用。
二戰結束后,美國開始管控該地區,成了美軍坦克基地,原來機場的行政廳成為修理廠的辦公室,直到1992年坦克團撤離,留下了大量廢棄的設備以及空投炸彈。之后,當地政府收回了這塊土地。
因為看中了這塊區域可能帶來的經濟和城鎮化發展機遇,伯布林根和辛德芬根市決定于2001年夏天開始著手改造這塊區域。2002年5月,他們成立了共同的“老機場協會”。
“老機場”協會為政府成立的非營利機構。協會由市政府擔保,從銀行貸款。并從2002年開始算起,25年后結算盈利及負債情況,由政府分別承擔。股東大會由兩個城市分別派出的7名市政議員組成,市長則輪流做股東大會主席。“老機場”協會公開招聘了一個項目規劃委員會,共有13名員工。
布蘭納和建筑主任托馬斯·格蘭塞克(ThomasGruseck)指著墻上的規劃圖說,自己只負責管理項目,并且團隊的所有員工都經過了公開招聘與背景審查,保證資質符合,并與議員們沒有任何親屬關系。項目開始于土地的環保清理。由于該地區曾經是二戰時通往瑞士的交通樞紐,因此也成了戰爭中的盟軍轟炸重點區域,在清理之前,還有多個炸彈沒有引爆。二戰后又作為卡車坦克維修工廠,因此需要仔細清理。布蘭納介紹說,老機場地塊做了環保無害處理,具體說來,就是將該地區20萬平方米左右的土地,每一平方米深挖5米,將土壤全部挖出來,徹底分析成分,清洗干凈后,再填埋回去。
在引爆炸彈,整好土地之后,經過3年的環境保護清理,清理出70枚空投炸彈,又做了各種無害清理,到2007年,這塊84公頃的地,被批準可以用來建房。經過地方議會討論,這個地區25年內不改變,住宅區的容積率設定為0.4。之后開始修建公共的人工湖、濕地、道路、大公園廣場等公共設施。再按照規劃用途,將剩余地塊逐塊地賣給地產公司。
格蘭塞克介紹說,州聯邦政府在該項目中共投入了3500萬歐元。而整體需要投入1.35億歐元。主要包括污染治理、“三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行政費用、銀行利息等。根據計算,25年的行政費用約為2500萬-3000萬歐元。需要提前支付的銀行利息則為4000萬-4500萬歐元。
以土地污染處理為例,費用大致為2500萬歐元,由聯邦補貼1000萬歐元,剩下則為兩市政府補貼。根據測算,在計算了土地出售獲得的收入之后,25年后,該項目將小幅虧損,虧損金額大致與提前支付的銀行利息持平。
“這樣的公益項目,你不能僅僅計算金錢上的收益。”布蘭納說:“這是一個新的城區了。最終,這里的湖泊、濕地、道路設施,以及聚會的大廣場,都將是政府的財產了。”李航描述說,在過去的五年里,斯圖加特由于其經濟發展,房價和租房價格平均上漲了10%以上。而這樣的改造結果,讓政府以市價向市場投放了更多的公租房,將平抑因需求增加帶來的房價上漲。同時,新的城區經過招商,也將促進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并帶來更多就業。
給自行車讓道
當中國人還在爭先恐后地購買大排量汽車時,這個歐洲汽車工業重鎮卻已經將眼光投向了中國人曾經鐘愛的自行車。
事實上,斯圖加特市所在的巴登符騰堡州交通部也提出了一個“新移動文化”的詳細計劃,以支持居民使用自行車為代表的綠色交通工具出行。但這個計劃已經遠遠超過了任何一個來自自行車王國中國人的想象。該計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公共交通改造、步行及自行車、汽車分享。
在市政規劃上,政府著力于將城市市區面積有效利用。經過計算,若將市區中的一部分改為步行區,則市區內的道路車位便可以下降50%。財政也需要重新分配,交通部以往是將60%的資金投入公路,40%的資金投入鐵路、步行區及自行車道。現在的目標,則剛好相反。這些措施的核心在于對“低碳環保”的極致追求。經過計算,2010年,巴登符騰堡州近1/3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都來自于公共交通。歐盟白皮書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石油類汽車的使用減少一半;在2050年前,逐步退出化石燃料。
如何讓一個滿街奔馳的當地人接受自行車的理念呢?巴登符騰堡州交通部第三司司長JorgLuhmann描述說,他們有一整套的計劃推進這個目標的實現。2013年投入了1000萬歐元,2014年則預計投入1500萬歐元,總計劃上報6000萬歐元左右,這些資金由自籌資金以及州政府資金組成。
首先,要像修建汽車道路網絡那樣規劃自行車道,建立自行車休息站,車牌,允許帶著自行車上輕軌。“我們常常發現,當我們長途出行,經過了火車-公交車再到自行車的最后幾公里出現了交通障礙。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解決從城郊到小村莊的最后幾公里的交通問題。”JorgLuhmann說。
此外,措施還包括大力宣傳,以改善自行車上班的形象,鼓勵中小學生騎自行車上學,并對幼兒和警察進行自行車方面的技術培訓。
其他一些條款也很有特色。比如,12歲以下的孩童,只能在人行道騎車,12歲以上才能去車道騎車。法醫必須保證,一個幼兒要先學會走路,之后才能允許其騎自行車,因為科學研究發現,過早訓練,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即便是汽車領域,政府也開始鼓勵居民在高峰時段,分享使用汽車。而租用市區內使用,并隨處可充電的小型新能源汽車,也即“Car2go”(自助租車)概念,受到政府歡迎與極大支持。政府在公用的停車場與停車樓,為這種概念提供便利。
為了鼓勵孩子更多地低碳出行,政府還專門做了一個調查,結論是,自己走路或者坐公交車上學的孩子,體育和數學成績要更好。
“當然,首先得改善學生上學的步行道路,提供交通安全保障。”JorgLuhmann說。有趣的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即便使用新能源,價格也應該是公眾可接受的范圍。因此,公交車不要求采用電動的方式,而是采取柴油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