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是當下最熱的關鍵詞之一。一旦講京津冀,必講北京,而講北京肯定要講城市病。因為,北京顯然已經病得不輕。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城市得病跟人得病是一樣的,這說明要治好城市病是需要很長時間的,今天的北京有點像過去英國的倫敦,但北京的人口規模比倫敦要大得多,而環境資源承載力卻比倫敦要差不少,因此,給北京治病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2013 年珠三角(含港澳的小珠三角)GDP 約65000 億元,人口5493 萬,人均GDP 約13 萬元(不含港澳約9 萬元)。2013 年長三角GDP 逼近10 萬億元(97760 億元),人口1.59億,人均GDP 約6.15 萬元。2013 年京津冀GDP 首次突破6 萬億元,人口1.04 億,人均約5.77 萬元。
以上的數據表明,京津冀盡管擁有二個直轄市,但經濟總量與人均GDP 都比不過珠三角和長三角,在京津周邊沒有特別突出的中小城市,說明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還出現了環京地區貧困帶,表明京津冀在發展模式上是否科學很是值得反思。
長期讓筆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北京擁有首都所賦予的政治、行政、文化、教育、醫療、金融、商業等優勢資源,全國各地特別是北京周邊地區的大力支持,以及北京市政府首屈一指的執政為民的施政理念,為何北京還發展不好?還要得???
日前,筆者在乘坐出租車時,一位的哥分析北京患病的病因是“在辦公室閉門造車造出來的政策造成的”。他認為,政府應該多聽聽各行各業的意見,應該聽聽老百姓需要的是什么,像交通問題聽聽我們出租車司機的肯定沒錯。他說,像公交補貼、地鐵補貼、穩定物價等政策看似親民合理,其實一點也不合理,補貼應該直接補貼到窮人才對,這種大鍋飯式的補貼就像撒胡椒面,而且讓本來不該享受補貼的高收入人群也享受了,還降低了北京的生活門檻,所以北京的人當然越來越多了。
聽了這位的哥的一番分析,讓筆者茅塞頓開,真所謂智慧在民間。
可見,對京津冀一體化而言,我們是否應該發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是否應該展開一場市民、公眾參與的關于京津冀一體化與大城市病的大討論?是否應該讓公眾了解京津冀地區特別是北京所面臨的人口、水資源、生態和環境等的嚴峻挑戰?是否應該讓公眾廣泛參與京津冀一體化的規劃、建設與發展?是否應該聽聽公眾心目中理想的京津冀一體化是什么樣子的?
總之,不論是京津冀一體化,還是治理北京城市病,既需要智慧、又需要耐心、更需要民心。相信在科技如此進步的今天,北京的明天、京津冀的明天將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