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訊(記者羅琴實習生冉然)向往大城市完善的文化、教育、醫療資源,卻又偏愛城外更好的居家環境,這個難題,成都正通過規劃七大衛星城來解決。
6月6日,記者從成都規劃局獲悉,為了使衛星城能切實有效地分擔中心城區人口、產業和功能,它們完全按照大城市的規模和標準實施規劃建設,和中心城“同質化”,同時還規劃了標準高于中心城的三大“10分鐘”公共服務圈。
衛星城怎樣建?
大城市規模和標準 形成組團式城市群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成都市中心城區面臨著人口密度過大、環境壓力大、交通擁堵和公共資源不足等城市難題。成都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意味著成都需要調整城鎮體系,圍繞中心城建立能夠分擔人口同時提供各項不低于中心城標準生活資源的次級城市。
在新編制的《成都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中,已經提出了構建梯次分布、大中小城市互相銜接的城鎮體系,明確建設龍泉驛、溫江、新(都)青(白江)、郫縣、雙流、新津、都江堰7個現代化衛星城,與中心城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
據悉,上述衛星城將形成組團式城市群形態,以龍泉為例,現狀是由經開區、龍泉城區、西河鎮、洛帶鎮構成,下一步通過規劃整合為組合型城市群形態的衛星城。快速路網體系將覆蓋衛星城,實現與城區高速路、快速路的有效銜接和高效轉換;地鐵、市域快線、有軌電車、高鐵等也正向衛星城延伸,逐步實現中心城至衛星城“兩高兩快兩軌”的交通聯系。
如何吸引人氣?
三大公共服務圈 規劃標準高于中心城
家住在城外,工作在中心城。如今,成都已經有不少上班族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他們也許還不知道,成都的城市規劃正在引導同樣的生活方式,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規劃的七大衛星城,區域內建設標準不低于中心城,其中規劃的三大公共服務圈標準還高于中心城,可以說,住在衛星城比在中心城還舒適方便。”
據悉,未來七大衛星城將全部實現三大“10分鐘”公共服務圈,分別是10分鐘公交圈、10分鐘公園圈和10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據了解,“10分鐘公交圈”構建起后,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居住地,市民在10分鐘的距離內,都能到達公交站,然后通過“兩高兩快兩軌”前往中心城區。
以目前家住新都區(屬于新青衛星城)的小劉舉例,未來她出門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一處公交站,包括軌道站點、常規公交站點和自行車租賃店等,這意味著她如果到成都上班的話,走出小區步行即可搭乘相應交通工具上班,免去坐摩的或三輪車的麻煩。
“10分鐘公園圈”則代表從任何一個生活點和工作點出發,走路10分鐘,就能到達一個公園綠地;而“10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則代表著市民日常的辦證、社區醫療、體育休閑、閱讀、基本公共服務能在10分鐘的距離內實現。
公園、教育、醫療、文化等也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基礎配套,衛星城的規劃建設指標也高于中心城。據了解,成都制定了《成都市城鎮及村莊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試行)》明確提出,衛星城住宅用地停車配套指標不宜低于每百平方米建筑面積1.2個車位;規劃公共交通分擔率不小于50%,公交站點300米覆蓋率不小于80%;在與中心城區相連的軌道站、高鐵站等附近設置轉換停車場(含非機動車停車場),機動車車位數不宜少于300個。
此外,衛星城將構建由中心公園、大區公園、片區公園、社區公園組成的四級公園綠地體系,人均公園綠地要達到15平方米。按照“500米見綠”的標準,中心城的最小綠地面積為3000平方米,而衛星城的最小綠地面積為5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