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以“北京養老服務業缺口巨大,河北養老機構欲分蛋糕”為題,提出了一個養老服務“未來可以考慮的方向”。據報道:“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張家口和涿州民政局已經找過北京市,探討北京老人入住河北養老機構的可能性,充分利用河北的資源,分解北京養老機構入住壓力。”中國網的編輯邀我對這些信息作一解讀。
要評價上述信息,恐怕需要先對中國老齡化進程和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總的態勢有所了解。據媒體披露,在第三屆中國養老服務業發展論壇上,全國老齡辦的領導透露:截至2013年底,全國老年人口已達2.02億,比重為14.9%;并預計在2023年達到3億,2033年超過4億。與此同時,在我國的城市中,空巢家庭已經達到54%,農村也已達到46%;失能老人達到3750萬。然而,截至2013年底,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只有4.3萬家,床位475萬張,入住的老人是294萬人,其中有一半是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老人。
分析以上全國老齡辦提供的統計數據,除了通常認識到的“老齡化日益加劇,機構養老壓力也越來越大”的嚴峻形勢以外,還可以得出一些耐人尋味的更深層次的結論:
其一,失能老人3750萬,按以往從調查研究中總結出的經驗推算,其中完全失能的老人可能要占1/3,也就是1250萬人;但是,養老服務機構的床位只有475萬張,即使全部用于對完全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其中的缺口也是775萬張,是現有床位的1.6倍。
其二,雖然全國養老服務機構的有床位475萬張,但入住的老人卻只有294萬人,空床率達38%,三分之一強。另一方面,在入住老人中,其實只有一半是真正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老人。這就是說,真正在解決全國老齡辦領導提出的“空巢家庭”和“失能老人”等緊迫問題的,也許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150萬張左右。
如此看來,中國的養老服務的形勢嚴峻還不在于上述統計數字呈現給我們的表面印象。中國養老服務存在著一個“怪圈”:一方面,養老服務床位與需要服務的失能老人數量嚴重不匹配;另一方面,已有的養老服務床位卻又大量空置不能發揮作用。
總結原因,最主要的是養老服務業的服務成本與老人的支付能力之間有較大的差距。用經濟學的語言表述:雖然中國社會客觀上存在大量的老年服務需求,但因為老人缺乏支付能力,所以不能成為“有效需求”。調查結果告訴我們:上海市和北京市的養老機構,完全失能老人入住收費在5000元左右;天津市的養老機構完全失能老人入住收費不到4000元。但2014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之后,上海市平均只有3100元左右,北京市剛過3000元,天津市則大約在2300元上下。如果有服務需求的老人多缺乏支付能力,那么養老機構辦得再多也只能是對上面作交代或供參觀用的“政績工程”。
如今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河北省一些地方的民政局,主動提出要“探討北京老人入住河北養老機構的可能性”,要“充分利用河北的資源,分解北京養老機構入住壓力”。如同北京市有關方面的表態,這個構想確實是“未來可以考慮的方向”。河北省的優勢在于:土地價格、人工成本和消費支出相對都比較低廉,這對縮小機構服務成本和老人支付能力之間的差距肯定是有益的。
但是也應該指出:河北的城市要為北京老人提供養老服務,也有其劣勢。用一句外交辭令,對前景只能表示謹慎樂觀:
其一,北京老人去河北養老,路途較遠,兒女探望不易。就拿前文提到過的已經與北京市有接洽的張家口和涿州來說,前者離北京225公里,開車的話,用時2小時40分鐘;后者離北京75公里,用時1小時25分鐘。要說明的是,這都是在北京完全沒有堵車的前提下得出的數據。當然,規劃中預計年內開工的京張城鐵可將途中的時間縮短至1小時之內,但若加上北京市內去火車站和張家口火車站到養老機構所花的時間,加總起來可能也不會少于2小時。再說,河北雖然有相對低價的優勢,但如果兒女們要經常去探望,費用疊加會不會又將這個優勢縮小了甚至抵消了呢?
其二,中國的養老服務,不但要社會化,還要專業化。興辦養老服務,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對他們日常生活的照護,就成了專業問題。譬如洗臉刷牙,人人都自理,似乎不是問題。但要幫助不能自理的老人洗臉刷牙,那就成了專門的技術。所以,養老服務機構并不是簡單地管吃管住就行了。再者,服務機構還需要滿足老人其他方面的各種需要,譬如精神文化的需要,心理健康的需要,醫療康復的需要,等等。河北省養老服務的專業人才,包括機構管理、生活護理、社會工作、醫療康復、膳食營養等等方面的人才,從何而來?能夠滿足需要嗎?
其三,從表面看來,最近幾年養老服務業很紅火。但是,仔細分析,似乎虛火更甚。投資者大都圍繞著養老地產、高檔服務、高端設施……在做文章。養老機構表面上建得富麗堂皇,五星、六星、七星地往上蹦,但卻可能并不符合老年人生活的特點和需要。其實,中國最需要入住老人院的應該是中低收入家庭的高齡、失能老人,興辦這樣的養老機構其實可能不賺錢。丑話說在前頭,真正按非營利的原則興辦養老機構,河北的城市還有興趣嗎?
當然,還有一些眾所周知的制度性障礙,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怎么銜接?目前可能就很難解決。
綜上所述,我對養老服務的“京津冀一體化”,只能表示謹慎樂觀。北京市的有關方面,對此似乎也是這個態度。如果要作這樣的嘗試,應該事先把很多事情想明白。若不然,投資下去卻沒有效率和效果,到時候悔之晚矣。傳說中,有個北京中心城區因寸土寸金,沒地方建養老院,為了完成上級規定的養老床位數,就在遠郊區找了塊地建養老院,但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京津冀一體化”逐漸成型成熟,以上提出的諸多難題想必都會有辦法克服,但有一個遺憾恐怕永遠是無解的。有位知名教授講過一個故事:他訪問日本去一個養老機構參觀,見到有位老人的女兒來看她,說了幾句話女兒就出去了,老人則獨自流淚不語。教授見了不解,女兒來探視應該高興啊。但服務人員告訴他,老人的女兒已經去趕火車回家了。這次來,幫老人交了全年的費用,這可能意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