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消息 中國社會科學院29日發布的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14年春季報告)》指出,中國工薪勞動者勞動報酬增長相對于GDP增長來說比較緩慢,工薪勞動者工資水平確實到了該漲的時候, 此外,與同等人力資本水平的其他人群比較,公務員工資處于較低水平。
工資增速滯后于經濟增長
在當前收入分配問題的討論中,工資是一個熱點話題。中國工資水平到底怎么樣?工資該不該漲?以及哪些人工資最應該漲?這些問題在29日發布的這本藍皮書中有著詳細的分析。
這份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報告專設一章研究分析了當前中國工薪勞動者的工資水平。
報告分別估算了中國全部工薪勞動者數量以及工薪報酬總額,間接估算了工薪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報告通過計算得出,從平均貨幣工資水平來看,中國全部雇員平均工資1985年為1120元,到2012年增長到34905元,共增長了25.85倍。而同一時期人均GDP則從857元增加到29991元,增加了31.1倍;雇員平均貨幣工資增長低于人均GDP增長將近14倍。所以,中國工薪勞動者勞動報酬增長相對于GDP增長來說比較緩慢。
從城鎮單位雇員工資水平看,報告稱,自1978年以來,中國名義人均GDP快速增長,從381元增加到2012年的38420元,增加了約100倍;城鎮單位職工名義平均工資則從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47593元,增加了76.4倍,工資增長的倍數比GDP增長的倍數少約23倍,“這意味著城鎮單位職工的工資增長與GDP增長相比也是相對緩慢的。”
報告總結分析中指出,中國工薪勞動者工資水平確實到了該漲的時候,而且越是低收入群體的工資越應該上漲;從部門看最需要漲工資的是非國有部門,從行業來看最需要漲工資的是競爭性行業。實現工資上漲的關鍵是健全市場條件下工資合理增長機制。
壟斷行業工資持續上升
公務員工資處于較低水平
在分行業的具體分析中,報告指出,壟斷行業依靠對資源的占有和行政特權,采取非市場化手段,獲得超額利潤。行業壟斷對收入分配的影響越來越大,并且對收入差距產生了多重效應。
報告舉例,工資水平最高的5個行業中,2003年至2012年,金融業和采礦業的工資水平呈現上升趨勢,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的工資水平呈現下降趨勢。而工資最低的5個行業,建筑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自2003年以來工資水平一直呈現下降趨勢,滯后于GDP增長速度。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是否該給公務員漲工資的話題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全社會關注。針對備受關注的公務員工資水平,報告稱,2012年公務員平均工資為46207元,公務員工資已經略低于城鎮單位的平均工資水平。
“與公務員人力資本水平類似的教育、衛生、文化、社會組織等行業中,公務員工資屬于偏下水平。遠遠低于金融業、信息業,在國有單位中,也遠遠低于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電力、熱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報告稱。
報告指出,據統計,公務員目前平均接受教育年數為13.4年,與這一水平接近的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2.06年),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3.37年),金融業(13.86年),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14.18年),教育(14.32年),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3.37年),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2.11年)。報告稱,“總體來看,與同等人力資本水平的其他人群比較,公務員工資處于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