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中國整個的城市化還處于一個進程中,遠遠滯后于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以及它的客觀進程。但是中國屬于城鄉二元體制,各個區域由于各自特殊的地理區位,以及特殊的政治、經濟地位,造成一些局部地區的率先發展,計劃效應特別強烈。相應的,像北京周邊形成了這種比較強烈的貧富差距,這種貧富差距其實是和行政區劃聯系在一起的。”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牛鳳瑞在談到京津冀一體化時如是說。
他分析說,改革開放以后,整體的城市化在加速,但是中國整體的城市集化效應過程還沒有過去,或者剛處于一種轉型階段。北京和天津作為兩個超大城市,本身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盡管說相對窄小,但是還沒完全填滿,還沒有達到規模效應外溢的階段。所以,河北省今天才面臨著這樣的局面。
“現在應該說我們都很著急要把它改變,中央、河北都很著急。當然,北京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因為它在這一區域處于主導地位。天津看待北京是一種仰視,也不敢和北京叫板。而實際上,河北則是天津和北京的農村。”
就京津冀一體化多年一直談不來,牛鳳瑞將其歸結為“我們國家體制的問題”。他說,有時候有些經濟學家想得過于簡單,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它每一個省區的發展空間都相當于歐洲一個大國,這樣它在資源配置、整合方面本身就有一個相當大的操作空間和手段。河北省人口有7000多萬,世界上人口超過7000萬的國家大概不會超過20個,而北京、天津、河北加起來,那就是1億人口的規模。現在從區域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有時候我們把概念給搞混了。像環渤海本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經濟區的概念,因為東北經濟區和京津冀經濟區的聯系非常小,而山東和河北、遼寧的聯系也不算多。但是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夠自成一體的,這是中國的特點,大國經濟的特點就在于此。有時候我們用西方國家或者傳統的觀點來看待中國的這種狀況,好像老解釋不了這個問題,什么原因,邏輯起點錯了。
對于河北未來的發展,牛鳳瑞表示:“ 河北省城鎮化率可能還低于全國水平,但城市發展問題著急是不行的。面對極化效應最強的兩大超級城市,可能在一定歷史階段內,河北省的要素、資源向這兩大城市聚集,可能還是不可避免的。”
在牛鳳瑞看來,環京津城市貧困帶的背后是過去計劃經濟造成的行政配置資源的錯配。“比方說密云水庫、官廳水庫等,都是河北省出人出資建的,但是建好之后都劃給北京和天津管了。像這種生態水源涵養區,應該首先是生態移民問題,而不像現在給錢扶貧的問題。扶貧的話就得一直扶持,而且是個無底洞,只有生態移民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