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立即停止違法行為!”平臺上架了6個大喇叭,從當天下午2點開始,“警告聲”一直播放到傍晚5點多。一些廣場舞大媽實在受不了了,陸續打道回府。在多次交涉無果后,溫州市區新國光商住廣場的住戶們下了血本。他們花26萬元買來“高音炮”,和廣場舞音樂同時播放。住戶們說,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3月31日都市快報)
潑糞、鳴槍、放藏獒……為了對抗廣場舞,各地奇招頻出。架起“高音炮”來叫陣,是典型的“以暴制暴”。盡管也是一種噪聲污染,但“以噪還噪”的創意很刁鉆,不僅持續播放“噪聲污染防治法”,宣傳了法律,而且將監管者逼進一個“死胡同”——管不了廣場舞噪聲,就別來管我的高音炮;要管我的高音炮,就來把廣場舞噪聲解決了。
“高音炮”最該叫醒城市治理者的耳朵。社會生活噪聲導致的沖突越來越多,公安、城管、環保等部門應接不暇,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其實,新國光的業主給政府部門提了個很好的建議:將廣場分成不同的區塊,跳廣場舞的、唱卡拉OK的都在各自區塊活動,由公園管理部門按規定的分貝數統一播放音樂。市民可以提供播放的內容,但不能自帶音響。如果這一建議得到采納并實施起來,健身與環境這一對“冤家”就能各得其所。
社會治理是加快發展和諧社會的一大改革重點。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市民業余生活也呈現多樣化,廣場舞問題已成為社會治理中的一大難題。創新社會治理要求城市治理者不能各自為政,疲于應付,更不能抱著老皇歷不放。面對新的矛盾拿不辦法,市民提出好的建議又不理不睬,甚至以這樣那樣的借口敷衍了事。應對廣場舞問題就是要積極主動理順各種訴求,一方面多走群眾路線,引導公眾參與,集思廣益,擇善而從之,促進不同群體間的理解與包容;另一方面加大公共設施投入,構建聯動機制,使好辦法、好點子落地生根。惟此,“高音炮”式的“自我救濟”將不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