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晨報》報道,近來中國多地霧霾肆虐,空氣污染亟待解決。昨日,上海科普大講壇邀請環境科學領域領軍人物和權威專家,對PM2.5的定義、顆粒來源、性狀危害、監測情況、防治措施等進行全方位解讀。上海本月將改變空氣質量發布系統,新系統將反映實時空氣質量情況。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伏晴艷表示,上海不斷加強環境監測,空氣自動檢測網絡除了覆蓋市區兩級的52個站點之外,還建設了10個交通污染監控網絡,時時追蹤城市里機動車發展以及空運樞紐、港口樞紐對城市的影響。她透露,本月底上海將推出新的空氣質量發布系統,預報實時空氣質量情況,指導公眾的出行。過去空氣質量都是用24小時均值來評價的,雖然全世界都是這樣評價的,但是對于個體出行來說,老百姓更需要當前空氣質量的客觀情況。在一些空氣質量突變的時候,空氣質量實時狀態和24小時均值其實有很大的差異。
伏晴艷表示,除了PM2.5之外,對健康影響不可忽視的是臭氧。上海有污染的天氣70%是PM2.5造成的,20%多則是由于夏季臭氧造成的,特別是陽光強烈的時候,一些老人最好不要外出,因為這時是臭氧相對比較高的階段。伏晴艷表示,上海污染的特點是越靠近海邊空氣質量好。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楊新教授表示,大氣顆粒物對健康方面的影響主要是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而且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實際上超過了呼吸系統。因為一旦有異物侵入,人體的應急機制會造成血壓、心跳的改變,這些改變會造成心血管系統的病變。他建議,重度污染預警時,心血管疾病患者盡量不要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