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全國各大城市安全感工資標準”在網上熱傳。在榜單所列的13個城市中,上海以9250元的月薪標準位居榜首,深圳、北京分別以8780元、8550元位列第二、三名。對于這份榜單,大部分網友第一反應都是大呼“不安全”。(3月4日東方網)
安全感工資,我們不少人還是第一次聽到。所謂“安全感工資”,根據百度百科解釋,就是工資安全感,就是所得工資在下次發薪前能否滿足個人的開銷,若能夠滿足甚至有富余,即有安全感,反之則無安全感。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答案,但“9250元”這個數值還是讓眾人大吃一驚,在網絡、微博上引起軒然大波,有的說“我離安全還差一大截”,有的說“我離安全一半也不到”還有的說“我一直生活在極度恐懼中……”都表示自己的收入沒有達到安全數值。那么,在上海生活月收入多少才有安全感?9250元靠譜嗎?
首先,我們要問,“安全感工資”9250元的計算從何而來?據記者調查、了解,這份榜單實際上是由網友根據2012年時,一家人力資源網站發布的2011年各大城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再綜合考慮以物價水平及消費成本,計算出來的平均值。我們要問,這些統計的依據是什么?數字從何而來?均不得而知。這靠譜嗎?
二是所謂“安全感工資”9250元與上海月平均工資相差甚遠。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統計,2012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為56300元,月均為4692元。何況,所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也是有水分的。大都根據職工社保繳費依據,統計對象以機關、高校和國企大單位為主,肯定是高于實際的平均水平的。即使這樣的平均工資,許多網友都表示,這不能反映真實的“平均水平”,何況,在這基礎上得來的安全感工資,能靠譜嗎?
三是“安全感工資”的標準更不靠譜。安全感,確實同收入有關,但并不直接對等,更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來說,所需的安全感工資肯定不同。設想,有房的和無房的,安全感一樣嗎?該標準是以個人為單位,而非家庭。這個算法也是不現實的,應當考慮家庭醫保、房貸、教育等諸多因素。其實,每個人的安全感,都與每個人的生活要求有密切關系,有很強的主觀性,沒有統一標準,個人冷暖自知。應該指出的是,上海還有許多領取低于月平均工資的同志,難道他們都不安全嗎?正如網友所說,所謂“安全感工資”9250元,我們何止拖后腿,簡直是趴在地上了。
我們認為,所謂“安全感”,實際上是一種放心感、信任感?!鞍踩小本哂芯C合成因,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安全感應該來自多方面安全感與工資有關,但不完全取決于工資。安全感應該來自多方面,比如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經濟狀況,健康狀況、社會保障等,其中,經濟狀況,除收入之外,還有消費水平等要素。如果物價穩定,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安全感來自舒適的環境,更來自健全的社會保障。
當然,我們上海的安全還是不錯的。2011年上海市民安全感“指數”84.04分,名列前茅。正如西班牙瓦倫西亞外貿局上海首席代表瑞卡多說:“生活在上海非常安全,無論夜間出行還是孩子上學,都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