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三個1億人”目標,并提出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遵循發展規律、積極穩妥推進、著力提升質量,明確了中央政府推進城鎮化發展的清晰思路和施政目標。
城鎮化是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依托,在追求城鎮化的過程中要求把傳統和現代化因子更加緊密地聯合起來,以人為本,順求自然。目前中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和人們所需仍有落差,此時要推進城鎮化不宜操之過及,不能空有一個城鎮化率數據,還要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切實落實配套城鎮應有設施,讓兩者之間有一個磨合的階段。其次,城鎮化也不代表要破壞農村原有生態環境,需要有一個求同存異的改革理念。各個地方的傳統文化和地理生態風貌要科學合理地安排發展方向,是保留還是改造成現在化產品,一切都要有個明確的指標,各地政府在規劃發展目標時,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事物發展的方向是上升的,代表著舊事物的滅亡,得破舊立新,但是有一些卻是我們需要理性對待的舊事物,不能盲目改造。現代城市都在努力營造現代化氣息,科技的力量也迫使一些舊事物退出社會發展的行列,一些老街改造成了現代化氣息濃郁的時尚街道,老行當也在慢慢退出人們的視線,改造了再改造,開發了再開發,老一輩人的經歷都只能化作永久的記憶了,而現在的年輕人也在見證著社會快速變遷的歷史,不斷地被接受各種全新的事物面貌。
提出了城鎮化的發展方向,也提到了要以人為本,但真正的以人為本是什么?老百姓心中的城鎮化發展期待是什么?當他們所熟悉的環境變了另一番模樣他們有什么想法?在城里生活是否讓他們感到比以前幸福?這些都是要過問老百姓的。先別說農民工背井離鄉去尋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單說那些有條件搬到了陌生的城市的人,他們享受了更好的生活質量,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卻不見得一定好,從前在村莊里和族人居住在一個村落,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把他們緊密聯系在一起,享受著其樂融融的生活。而城市的快節奏和上下班的機械性生活把人際交往一點點隔開,親朋好友分布在各個城市,一年到頭沒見幾回,本來是一個群體,現在就成了獨立體了,“孤獨”、“不自然”也許就是他們的生活狀態。
李彥宏在回答記者時說:“我非常喜愛、非常熱愛我的家鄉,但是我回不去,這是鄉愁。或者我回去了面目全非了,這也是鄉愁。所以在社會進步中,城市要城鎮化,農村怎么保留它的田園風光,保留很多人孩童時期的記憶,讓它成為很好的回憶,回去以后想到從小怎么享受到父母的關愛,從小怎么和小伙伴玩。”城鎮化固然重要,但也希望國家在這個過程中能更加合理更加有針對性地處理每一個地方的發展板塊,傳統價值和現代化成果并重,協調村民和居民兩方的心態,讓老百姓對城鎮化發展擁有更多的信心和期待,從而在新型城鎮化的改革成果中得以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