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日到他所在的山東代表團,與代表們共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治理霧霾、保護環境成為代表與總理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李克強表示,治理霧霾“不能等風靠雨”,要主動作為。(3月7日人民網)
李克強總理這番話擲地有聲,耐人尋味,發人深思。點中空氣污染的穴位,道出了治理霧霾的緊迫感的真諦。李克強總理曾經指出,霧霾的出現,固然有自然因素,也有生產方式粗放的因素,它再一次警示,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再也不能繼續下去。
現實中,一遇霧霾嚴重時,相關部門就讓大的污染項目暫時停產,期待大風把霧霾刮走。可當初立項時為何沒有考慮到可能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沒有任何人承擔環境污染的后果。我國霾的產生是伴隨著工業化與城鎮化快速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工業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的雙重特征。一是工業,特別是鋼鐵、水泥等排放量較大企業;二是交通,包括機動車尾氣排放等;三是城市建設帶來的污染排放。這些條件“萬事俱備”后,如果沒有冷空氣,“只欠東風”,霧霾就能大行其道。
治理霧霾“不能等風靠雨”,自強不“吸”。無大風,則霧霾,“坐等風吹”終究不是個辦法。治理霧霾要緊緊依靠法律。這法律就是現有各種環保法律。把單方面“說了算”的權力關進法律的“籠子”里,從源頭依法治理,霧霾也就不會再“十面埋伏”。唯有將其上升到法律層面,以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力來規范和約束政府、企業、公眾的行為,才能保證政府能夠持續有效打擊無序排污行為,使企業能將減排壓力轉化成生產力,使公眾的節能意識真正落實到行動上,最終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我們已經吹響了“向污染宣戰”的號角,何不乘此東風來一場治理霧霾、環境治理風暴。當前,治理霧霾須建立大氣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已成為社會共識,但僅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甚至形象工程,遠不能取得理想的治霾效果?,F在看至少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最根本是改革執政理念,打造“綠色GDP”,真正做到環境優先。要將環境保護列入政績考核內容,而且適當提高比重,并加大問責的力度,出多重的拳、下多猛的藥都可理解。
對于公眾來說,每一個人都是治理霧霾的參與者,環境保護的主角,環境保護與自己有關。多多關注環境保護事業,多多了解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多多支持政府的關于環境保護的舉措,杜絕自身破壞環境的行為,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綠色出行,低碳生活,一起攜手打造持續優美的環境秩序,想每天都看到蔚藍的天空只能靠我們自己,而絕不是靠風和雨。不妨乘著“向污染宣戰”的東風來一場全面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人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