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 馬麗)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躍思研究員提出,北京的大氣灰霾治理相比一年前已有成效,但即便如此污染物濃度仍然很高,因此少量增加或減少對感官能見度幾乎沒有影響。
王躍思在題為“大氣灰霾觀測系統”的報告中介紹,通過對大氣灰霾的觀測結果分析,北京大氣灰霾污染主要“形成”于周邊工業燃煤污染排放輸送,“加強”于本地機動車交通污染排放(包括交通道路揚塵)。也就是說,二者的疊加造成灰霾的超高濃度。因而“重霾污染的應急控制方向不言而喻,就是削減周邊燃煤排放和本地機動車排放”。
此外,根據觀測數據,2014年2月霾污染過程與2013年1月相比,污染物濃度總體下降20-30%,可以說,北京及周邊在本次污染過程采取的應急措施和為空氣質量達標所采取的長效環保措施已經顯示出效果。
為什么公眾直觀感覺嚴重程度與去年1月相同?大氣能見度沒有明顯下降?王躍思認為,因為如此高的污染物濃度,少量增加或減少對感官能見度幾乎沒有影響。要讓公眾感覺有明顯好轉,更要大力削減污染物排放,使大氣PM2.5濃度下降到100微克/立方米以下,才會顯示出明顯的效果。
王躍思以前不久持續一周的北京霧霾為例,分析其污染過程的一個特點是PM2.5中硫酸鹽濃度比例下降,但硝酸鹽比例上升很快。“這說明目前環保措施脫硝亟需加強。電廠需要加大脫硝力度;鋼廠、水泥、平板玻璃和重化工等必須全面脫硫、脫硝和除塵。”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賀泓認為,氮氧化物可以顯著促進SO2()和亞硫酸鹽向硫酸鹽的轉化,因而必須優先考慮控制NOX排放,特別是控制城市機動車的NOX排放,打破城市區域重度大氣復合污染發生的條件。
消散霧霾是否只能靠大風吹?王躍思研究員根據風力風向和灰霾濃度的對比分析,證實了北風對于北京地區灰霾的重要性。為什么近年來灰霾更嚴重?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院士提出,除了燃煤和機動車排放,風力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氣象部門數據表明,近年來風力有變小的趨勢,長達一周的“靜穩天氣”在歷史上極少出現,去年1月和今年2月的長時間霧霾即因此發生。”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在全國布設了由40個站(點)組成的大氣質量聯合觀測網,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對我國大氣質量開展長期、定位和聯網觀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繼續完善觀測體系,并將利用立體觀測、實驗模擬和數值模擬手段,開展大型聯合觀測研究。
王躍思是在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學部工作局、科學傳播局承辦的“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提出以上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