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保姆每月2220元,老人卻只愿意掏1380元,市場價比老人的心理價位高出900元。全國老齡辦調查顯示,“居家養老”的市場價格普遍比老人的心理期望價格要高不少。分析認為,退休金不高,社會保障偏低,制約了老人的消費意愿和為老服務市場的發展。全國老齡辦對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等10大城市的老人進行《十城市萬名老年人居家養老狀況調查》。昨天發布調查結果:7成的被訪老人表示退休金“大致夠用”。(2月28日《北京晨報》)
中國正快步跨入老年社會,這是毋庸質疑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如何?養老金夠用嗎?能老有所養嗎?這些問題既讓老年人擔憂,也讓年輕人掛心。全國老齡辦昨天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7成的被訪老人表示,退休金“大致夠用”。
調查的是十座大城市的老人,得出這樣的結論也在意料之中。這些老人中大多數老人的退休金“大致夠用”,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是幸福的。因為,養老金的數額還不算最突出的問題,如果老人的退休金不足,子女還可以周濟,畢竟,“養兒防老”還是我們的傳統。目前,我們面臨最突出最嚴重的問題是:如何解決養老?也就是說,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贍養老人?
從情理上看,老人當然愿意居家養老模式。但是,孩子都上班的上班,在外地的在外地,獨居成了居家養老的障礙。如果聘請保姆,現在保姆的平均公眾是每月2220元,而老人卻只愿意掏1380元,市場價比老人的心理價位高出900元,這樣鮮明的對比,制約了一大部分老人的消費意愿。再者,拋開保姆的工資高低不說,保姆的數量也難以滿足老人的需求,很多保姆不愿為老人提供服務,形成了拿錢買不來服務的養老困境。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集中養老的模式。如果養老機構的條件夠好,老人也是愿意到養老機構去養老。然而,民辦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公辦養老院則是僧多粥少,據說北京條件好的公辦養老院,老人排隊入住要等一百年,如此“百年等一回”地養老,豈不是笑談?北京的養老公共投入是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北京的公辦養老院都如此緊張,其他省市更不必說了。這樣的養老狀況,如何讓老人安心養老?
可見,政府應對養老機構托底。竊以為,政府要一方面加大對養老機構的公共財政投入,多建設公立的養老院;另一方面,也要提供資金、場所等優惠政策,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總之,政府要關注關心關愛老人,就應積極地補上養老投入的欠賬,想方設法地完善養老機構,兌現“老有所養”的莊嚴承諾,讓老人們都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