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在中國,地方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收益。主管部委統計,2013年該收入達4.1萬億元,超過了2010年6000億元。房地產用地大幅增長,占全年建設用地的27%。
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2月12日報道,新數據在很多方面都有意義,它表明,在高峰時曾貢獻國內生產總值五分之一的建筑業仍然強勁增長。2013年總計有價值相當于8000億歐元的新住房售出,這也表明了這點。
報道稱,政府本想給這一發展趨勢降降溫,因為人們推測在繁榮和價格猛漲的背后是房地產泡沫。據說,許多家庭根本買不起房,因為投機者炒高了房價。但城鎮在房地產熱上有很大的利益,因為其大部分收入取決于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在中國,所有土地屬于國家。人們購買的不是財產意義上的土地,而是一個時間段內土地的使用權。
此外,地方政府還用土地來為其在公共財政之外從資本市場獲取的貸款作擔保。就此而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存在利益沖突。
報道說,不過,北京的當權者也不愿過于明顯地干預市場。因為,一方面,李克強總理領導的政府主張將來進一步通過供求關系,而不是以政府干預來引導中國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最近2年正在放緩。2014年的經濟增長有可能為1990年來的最低水平。因此,受到過于嚴重打壓的房地產經濟不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經濟都沒有好處:多年來,中國貢獻了近三分之一的全球經濟增長,是全球工業國貢獻之和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