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是一個即將破裂的泡沫,并且拿中國為刺激經濟增長而建造了許多空置無用的樓房來作為證據。其他人一些則認為中國的房地產不存在泡沫,他們認為中國用龐大的人口,再加上大量農村人口流動到城市,從而將推動房地產需求跟上供應的步伐。
但如果中國的環境污染還像如今這般繼續惡化下去的話,無論你在這場爭論中站在哪一邊,中國的房地產也總有一天會變得一文不值。年輕一代中國人會選擇離開這個國家,而不是遷入污染的城市,繼而抑制房地產需求,并加劇該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
中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二氧化碳排放國,這也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構成。而且短期內這種狀況不大可能發生改變,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政府是這個問題的制造者而不是解決者。
說句公道話,中國的污染,一定程度上是因快速的工業化所致,這是每一個國家在工業化的過程中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這意味著,當這個國家最終從工業過渡到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時,這個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在此期間,中國政府已經將治理空氣污染列為其首要任務。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說,“節能和環保不僅是一個長期戰略,同時還是中國一個迫切的實際選擇。”
事實上,中國已經制定一套與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國—美國相似的綜合環保政策。美國曾在2009年舉辦過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
與歐盟等發達經濟體的污染制造者均為私營企業,相比之下,中國的污染制造者基本上是政府所有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和鄉鎮企業。
這意味著,一方面中國政府口口聲聲要解決污染問題,而另一方面它作為這些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其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問題的制造者。
此外,國有企業和鄉鎮企業與其說是真正的企業,倒不如說是政府“單位”。它們為工會工人提供就業,為當地的學校和醫院提供資金。因此,任何針對這些企業的政府行動都會對它們所服務的社區造成過高的代價,導致最終無法執行。
令情況更趨復雜的是,在中國,行政、司法和立法皆握于一黨之手,這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這種獨特和矛盾的角色使一家污染企業遭到起訴,獲得公平、公正的審判或者受到制裁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總言之,無論中國的房地產存不存在泡沫,如果污染繼續惡化—如果年輕人選擇出國,而不是居住在污染的城市,它都有可能會變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