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其代價在該國城市中顯而易見。最明顯的就是令人窒息的霧霾和嚴重水污染。好消息是,北京已把建設更可持續的城市,以促進中國向新增長模式轉變并盡量減小社會壓力,作為工作重點。
在任何國家,包括中國,城市收入都要高于農村。因此讓更多勞動力從農村流向城市,可提高生產效率和內需,幫助中國調整經濟。若做得好,城市化能擴大中國繁榮,為其他經濟體創造重要的消費市場,同時減少環境影響。
但中國的城市化需要講究戰略和可持續性,而非僅僅是速度。簡單地把更多人裝進城市和修建基礎設施,不會令新增城市居民生活標準提高,只會造成更多污染、擁堵和低效狀況惡化。今后20年,中國經濟轉型的成敗,在很多方面取決于如何可持續地進行城市化。絕不要低估調整中國經濟模式的復雜性及這對世界的重要性——或許,這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經濟和環境事件之一。
中國不久前結束的城市化工作會議,強調城市化過程中要以人為中心。北京認識到,中國有7億城鎮居民,已是個城市國家了,以前當其還主要是農業國家時制定的許多政策,如今都需要改變。那為何需要可持續的城市化?
中國現有增長模式是以資本密集型投資和向發達國家出口為前提。但這兩大支柱業已破損。地方官員為達到北京設定的增長目標而大興土木,這些建筑活動往往效率低、標準低,導致地方政府債臺高筑并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挑戰。而以戰略性、環保及以人為本的方式進行城市化,有助于解決一些根本問題:
一、中國需要在城市創造就業。經濟改革的一大目標是讓更多中國人享受到增長的好處,并解決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問題。這意味著提供待遇更好的城市工作,讓日益增多的大學畢業生和眾多外來務工人員有就業機會。
二、中國需要使勞動市場正常化,在法律上認可移居城市的農民工。幾十年來,數億農民工為尋找更好的機會遷移,許多留在城市里。把這些人轉變為合法城市居民絕非易事。但若處理得當,可降低社會不平等,推動新的城市中產階層,從而對今后的內需起到支撐。
三、中國經濟須從以生產為主轉變為消費占GDP更大比重。擁有好工作的城市合法居民有助于實現這個目標。實際上,中國需新增數百萬就業機會,辦法之一就是擴大城市服務業。
四、中國需要更好的城市規劃,以避免出現在其他發展中大國的普遍的貧民窟。
五、中國的城市需要更好的環境和能源政策。當前的增長模式是損害環境的。
中國要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就是從工業強國轉變為服務業大國。這將對中國的資源消費產生重大影響。更平衡的模式能大大降低污染,保護不斷萎縮的流域和可耕地。中國當前的城市化模式會抑制未來增長,而更好的模式會釋放未來增長。為了所有人的環境和全球經濟,我們都需要中國城市化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