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赴陜西省榆林市與基層所隊戶籍民警進行座談。黃明強調,抓好 “亂辦證、辦證難”這一突出問題的解決,堅持不懈,形成常態長效。要有決心、有意志堅決打破“不找人難辦事”的潛規則,讓老百姓不用找人就能很方便地辦成事,不斷提升公安機關的公信力。
此次,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在榆林市強調解決“亂辦證、辦證難”頑疾,其地點的選擇可謂意味深長。神木縣隸屬榆林市管轄,而“房姐”龔愛愛就出自神木,她不僅在北京坐擁20多套房產,而且有4個戶口及相應的四個不同身份證號。2013年初,媒體曝光了以房姐為代表的一批“多房族”,這些人因為擁有的房產太多,不得不“虛構”身份,以此分散風險、掩人耳目。房姐、房妹浮出水面后,戶籍亂象也隨之被曝曬在陽光下。戶籍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國家行政制度,公民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諸多福利權益都與戶口相聯系。而身份證更是每位公民獨一無二的身份證明工具。然而,透過“亂辦證”現象,老百姓看到了金錢和關系的“威力”,有錢或有權的人長袖善舞、無往不利。“房姐”們可以在不同省份成功進行多次原始戶籍登記,身份證號這個“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竟可以隨意篡改。辦證亂象嚴重損害了公安機關和政府的公信力。
“辦證難”引起公安部高度重視,則是源自去年10月份,媒體對刁難辦證群眾問題的曝光。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小伙子,往返老家河北武邑六次,行程三千公里才辦好護照。當地出入境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僅態度粗暴,而且要求“古怪”,辦理因私護照居然被要求攜帶公司營業執照。當群眾有過如此辦證經歷后,發出這樣的感慨就不足為怪了,“他們拿著一點權力,就隨便玩弄老百姓”。
“亂辦證”,反映的是一些公安及政府部門亂作為的問題,具有權力尋租的特點,“房姐”們之所以可以自由地轉化身份,在于其手中的關系或金錢。“辦證難”,反映的則是不作為問題,任憑群眾“磨破嘴、跑斷腿”,一些辦事人員就是不為所動。“亂辦證”和“辦證難”,是兩種人群在辦證過程中截然不同的經歷,但兩種現象背后卻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系,仿佛一枚硬幣的兩面。
花錢買戶口,是赤裸裸的權力尋租。在“熟人社會”的現實背景下,找人、托關系辦事的潛規則,其實質是變相的權力尋租。一些人動用各種關系以公共權力來解決私人利益問題,這種活動結成了熟人網絡,形成復雜的人情債,最終的結果是權力尋租期權化。權力隨著尋租次數的增加,其“標價”就愈加清晰。當權力幾乎成為現金等價物時,一些辦事人員會熱衷于以權力為籌碼謀求自身利益,本應履行的為百姓辦事的義務,反而會成為一種負擔。在“負擔”之下,機關單位就更加門難進、事難辦,而“不找人難辦事”的潛規則被進一步強化。
“亂辦證、辦證難”這些亂象背后,除了貪腐和作風問題以外,還有制度性問題存在。此次公安部就戶口、身份證辦理中出現的問題,向社會做出公開承諾,同時強化監督,拉起“開除”和“刑事責任”兩道紅線。公眾在辦理戶口和身份證時,合法權益得到了保障。但是,要知道我國是“證件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公民一生中需要辦理的各種證件超過百個。
辦理一個證件,相當于一次行政審批。每一個證件的背后都有一種權力、一次收費。證件種類繁多、辦證程序繁瑣,不僅讓百姓疲于奔命,也滋生了腐敗和官僚主義。要想達到“不找人就能辦成事”的境界,其核心還是在于對權力的約束。要讓每一次辦證都變成權力對公眾的服務,而非相反。同時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還必須減少證件種類,由此可以大幅減少社會成本,同時盡量減少權力對公民生活不必要的干涉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