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牽扯方面太多,一旦遇有突發狀況,既不能得過且過,也不能一味指責,大家一起趕緊想想可能的預案,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1月16日,由福州開出前往重慶北的K1628次列車在往返途中先后兩次接到懷抱嬰兒旅客和一次帶著4歲孩子旅客的求助,列車長和乘警想要對方下車進行救助,而這三對家長卻因春運買票難而要堅持留在車上。
在春運“一票難求”的背景之下,鐵路部門成為大家發泄不滿的對象,但事實上,孩子在火車上突然生病,鐵路方面沒有法定責任予以相助,生病乘客就近下車尋求醫療機構的治療,這是通常慣例,指責鐵路部門似乎并沒有什么道理。更何況,其中一位孩子在上車前已經有發燒,仍舊堅持旅行,其風險應該由家長考量。
當然,這也并非說鐵路部門就可以置之不理,畢竟,面對中國特有的春運,恐怕也要有“中國特色”的手段加以解決。比如,我們能不能在春運期間配備隨車醫生,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想想看,一列火車上有著上千名乘客,這樣的規模,出現疾病并非小概率事件,應該有所考量。有關部門可以探討一下配備隨車醫生的方案是否可行,要考慮配備醫生的成本、醫生的來源,以及一旦出現事故與糾紛的解決辦法,如果確實可行,那么加以精心策劃預案,今年來不及實施,明年也應該提上日程。如果確實因為諸多客觀原因,難以實施隨車醫生的設計,那么,是否可以考慮其他替代方案,比如為因病下車的乘客再次購票提供方便,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如果僅僅像現在這樣,只是要求乘客“分清輕重緩急”,這樣缺少實質內容的說教只會更讓人起急,盡管的確是出于好心。
同時,對于廣大乘客來說,更實際的做法,是盡可能多地了解救治知識,當自己或他人遇到傷病,能夠及時處理,否則,沒有必要的衛生醫療常識,很容易出現過度醫療或者疏于治療的情形發生。
春運牽扯方面太多,一旦遇有突發狀況,既不能得過且過,也不能一味指責,大家一起趕緊想想可能的預案,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