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市經濟升級已經拉開帷幕。一個城市靠什么吸引人?是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還是星羅棋布的立交橋?從生態文明理念看,城市應給人美感,應使居住者產生溫暖的家園感和深邃的歸屬感。
從尊重差異、欣賞多元之美的后現代角度出發,風靡全球的齊一化的城市化沒有幸福感,機器式的雷同和齊一意味著末日。今日風靡中國的千城一面的城市化,是一種缺乏自己風格的城市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缺位的城市化,不啻于一種“創造性的破壞”,因此是丑陋的。它的丑陋源于對西式城市的機械模仿,源于對多樣性的打壓,特別是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粗暴屏蔽以及對自己獨特風格的追求。多樣性是城市的生命,城市的魅力也來源于多樣性。一個城市越多樣,就越可持續,也就越美。
后現代城市一定是美的城市。這里說的“美”,不僅僅指美的建筑、美的城市景觀,令人賞心悅目的設施、藝術展、文化節等,而且指一種創造性的能力、和諧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說美能夠對生活的藝術產生溢出效應,它可以“把每一個住戶轉化成公民”,轉變成藝術家,可以激發公民的責任感。
美由創造性產生同時也孕育創造性和創新。美麗的景色有一種“產生新觀念和創新的能力”,反映前人創造性的各種歷史遺跡可以成為新的創造過程的場所。
生態文明的城市應該按照美的原則設計。城市的美不僅有經濟價值(吸引游人和投資者等),而且也具有文化、社會和公民價值。美作為一種共同財富可以啟發創造性的行為,
不僅有助于再造新老建筑空間,提升經濟競爭力,而且有助于推進社會凝聚力與合作,減少社群碎化和撕裂。美可以幫助提升生活品質,減輕生活壓力,開辟人際關系。美所代表的是一種正能量和濃郁的人情味,所傳遞的信息是“在意、尊重與關懷”。
我們的城市應該是一座審美的城市,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有某種你記憶中的東西,人們因此稱那里是他們的鎮子、他們的街區、他們的村莊。這是市民“感到驕傲的地方”,這種城市無疑有助于培養人歸屬感和自豪感。▲(作者是美國過程研究中心中國部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