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公司1998年設立的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觀測系統目前覆蓋2000多家地面書店、20余家網上書店和10余家館配商。可以說,它的監控數據足以代表在教育和專業出版之外的中國大眾出版市場主流。開卷每年年初都要發布報告,對上一年圖書零售市場給出量化分析數據。如果將近十年這一報告發布的中國圖書零售市場銷售總額串聯起來分析,就會發現,在中國書業進入市場化運作的初期,即2002年至2007年間,排除2003年“非典”年份和2005年增速回落之外,在其他年份,中國圖書零售市場銷售總額還在以兩位數速度增長,其中,2007年達到峰值11.18%。
但是,2008年是一個巨大的分水領。在全球金融危機陰影下,中國書業也受到影響,圖書零售市場增長突然降至4.44%,而且一路墜落,2009年減為4.21%,2010年僅為1.38%。雖然2011年稍有提振拉高至5.95%,但是2012年再陷深谷,而且首次出現“赤字”——負增長1.05%,可憂的是2013年這一趨勢依然沒有得到緩解。
如果說,2008年是金融危機將此前不正常高速增長的中國書業拉回一個理性的成熟階段,那么,2012年是否又是一個新的節點?我不想用“衰退”這個詞。但是,還能用什么詞呢?我最近注意到一個現象,在《新京報》發布的2013年暢銷書排行榜上,老書特別顯眼。據統計,在20種總榜書目中,2013年出版的新書僅為7種。“這是2013年的榜單嗎?”一位榜評人如是發問是有道理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切還有待各界研討。但是,對于一個創新力量不足的產業來說,“衰退”想是必然趨勢。
近日媒體正在熱炒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中“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的利好新政。但是,這個政策的潛臺詞是目前書業分銷業正受到巨大威脅。我開始以為它只保護實體書店,細看才知,網絡書店也在受惠之列。
為什么是這樣的?只要在坐公車的時候稍看一下周圍就知道了:當手機時代真正來臨之時,傳統商業邏輯及建構于其上的產業都將灰飛煙滅。1月10日,中國移動推出手機閱讀品牌“和閱讀”,誓言豪投2億元補貼WAP和客戶端產品推廣。再想想BAT(百度、阿里和騰訊)以硬軟件攻略即將引發的互聯網業第二次世界大戰,“出版業何去何從”的問題好像已經快理出頭緒了。
如今投資界常說,要想獲得風投就要和紙書告別。其實真正讓我們迷戀的不是紙書,而是知識,管他什么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