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茅于軾日前接受采訪時提出火車票價應上漲。他認為,火車票價上漲雖不能增加供給,但是卻能夠減需求。漲價后,原本打算乘火車回家過年的人或會更換交通工具或調整返鄉時間,最后達到疏散春運人流的效果。針對漲價可能對低收入人群產生的影響,茅于軾認為,最好的解決方式是給窮人貨幣補貼。(綜合網絡)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火車票漲價的建議,其可取和合理之處遠超維持現狀。但茅于軾讓公眾多花錢才能乘坐火車,觸動了中產和底層屈指可數的利益,這顆苦口良藥沒有人愿意吃下去。
首先,現在火車票價格低,是因為鐵路部門能獲得財政的巨額補貼。原鐵道部獲得的補貼暫且不提,《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也明確,中央財政對鐵路總公司實行過渡性補貼。也就是說,火車票便宜是因為中央財政提前替公眾掏了一部分錢。財政收入來自每名納稅人,這種間接補貼公眾的辦法,被認為是效率最低的補貼方式。
其次,公眾直接獲得補貼,能用“投票”方式促進交通運輸業發展。貨幣通過降低公眾稅收、發放國民紅包和實行票價浮動等方式直補公眾,不僅效率高,還賦予了公眾“用錢投票”的權利,讓其有了和鐵路部門博弈的力量。火車、汽車、飛機甚至摩托,誰為公眾回家提供更好的服務,誰就能得到更多的國家補貼,繼而促進行業的科技發展水平。例如,廉價航空機票價格比火車硬座還要低,如果有足夠多的客流,他們還能提升服務或降低價格,與之競爭的鐵路肯定不敢輕言漲價。
現在,公眾之所以不愿意火車票漲價,是因每個人都能從中沾一點光,卻沒看到背后付出了更多代價。正如所有人都意識到的,火車票價格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還包括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可是如果不能下決心從票價機制開始迅速切割,鐵路部門將越來越難駛上法治和市場鋪設的軌道。我們作為受影響的個體,愿不愿意放下歷史的包袱,愿不愿意支付改革的成本,這才是票價背后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