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至25日,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擴大)會議在鄭州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河南省委關于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指導意見》,強調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推動新型城鎮化積極穩妥發展(見12月26日河南日報)。
中國城鎮化建設已成歷史的發展潮流,不可抵擋。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很多地方缺乏規劃、工作方式簡單粗暴,社會保障及戶籍制度不健全等弊端逐漸顯現,使農村居民感到不安。對此,筆者覺得,河南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中,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民意,根據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學民主的規劃。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穩定壓倒一切,要更多地讓利于農村居民,使大家自愿接受搬遷,改變以往簡單粗暴的工作方式,堅決杜絕城鎮化進程中出現強拆現象。全國各地出現的強拆現象,已經極大地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在城鎮化進程中,對于沒有完成協議、沒有補償到位的居民,不能用斷水斷電等方式進行強迫搬遷。河南是農業大省,有一億多人,農村城鎮人口比例占河南一半還多,其穩定事關河南的穩定甚至全國的穩定。因而,河南的城鎮化建設,應該是一個和諧推進的過程,決不能急功近利、貿然行事。
推進城鎮化建設,要做好城鎮產業化建設,多種措施增加就業渠道,讓居民進得來,有錢賺,這是實現農村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中國社科院的調查表明,70%的人想在家鄉周邊就業。城鎮化建設中,一部分農民會失去土地,如何讓他們有工作可做,能夠養家糊口并幸福過日子,這是當政者必須考慮的問題。沒有產業的城鎮走不遠,沒有產業的城鎮化也只能是無源之水。“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做好城鎮產業建設,給城鎮居民在當地找到適合的工作和謀生之路,才能有效地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后顧之憂,以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
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要大力做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打破城鄉身份壁壘,做好社會保障服務,讓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客觀上來講,農民是愿意進城的,他們希望享受到城市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優質資源,河南的很多農村已經漸成老人村,青壯年多攜妻兒在外打工,只是在過年時才回家一趟。讓農村居民“上樓”,就要給他們家的感覺、幸福的感覺。城鄉二元化的戶籍制度,曾經讓無數農村居民感到刺痛,尤其農村孩子在城市上學的問題上頗受歧視。因此,筆者建議在全省范圍內逐步取消農業、非農業的戶口性質差別,允許人口自由流通。
綜上所述,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階段,實質是希望更多居民享受幸福生活。如果要實現這一目標,各地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民意,和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