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視網12月23日南昌訊中央推出新型城鎮化戰略后,江西加快了全省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著力構筑“一群兩帶三區”為主骨架的省域城鎮空間結構體系,統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加速發展,提高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質量。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城鎮化率將達到53%以上。到2020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60%的小康目標。
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
只有加劇產業的集聚,才能促進人口的集中;只有人口的集中,才能產生更大的項目需求。江西省委省政府確立工業化和城鎮化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做大經濟總量,加速工業化進程,壯大城市經濟整體實力,為城鎮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全省各地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重大產業項目為抓手,加快工業園區與城市新區融合發展,城市擴張與產業集聚良性互動,增強了工業化對城鎮化的拉動作用。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85.2億元,增長14.7%;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5%;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工業化與城鎮化的互動作用顯現。全省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為城鎮化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城鎮化可持續發展。今年,江西省11個設區市中心城區城建重點項目共計1198個,投資金額7430.01億元;上半年開工5000萬元以上的城市建設重點項目超過780個,總投資超過2300億元。通過項目的實施和推進,城市承載力顯著增強,城市功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構筑“一群兩帶三區”為主骨架的省域城鎮空間結構體系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的區域發展格局,江西正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依托,以滬昆線和京九線為主線,聚集優勢產業,提高規模效應,著力培育和發展以南昌市為核心的南昌大都市區,加快發展贛州都市區、九江都市區,構筑“一群兩帶三區”為主骨架的省域城鎮空間結構體系,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江西將建設以鄱陽湖和贛、撫、信、饒、修五條水系廊道為生態本底,以網絡化、開放式的交通體系為骨架,以(南)昌九(江)城鎮走廊地帶為重點,景德鎮市、鷹潭市、新余市及其他縣(市)域中心城市為支撐,濱湖田園風光城鎮為補充的鄱陽湖生態城鎮群。
江西將進一步突出滬昆、京九城鎮發展帶對全省城鄉空間的支撐作用,使之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主要載體,有效提升江西省的內聚能力。滬昆城鎮發展帶以滬昆線上的中心城市為核心,東段積極培育和發展以上饒市、鷹潭市為核心的贛東城鎮密集帶;西段積極推進以新余市、宜春市、萍鄉市為復合中心的贛西城鎮密集帶發展。京九城鎮發展帶以京九線上的中心城市為核心,自北向南加快培育和發展九江市、南昌市、吉安市、贛州市等區域中心城市,積極培育共青城市、豐城市、樟樹市等重要城市。
南昌大都市區將包括以南昌市中心城區為核心周邊100公里范圍的區域,包括南昌市中心城區、撫州市中心城區、南昌縣、新建縣、安義縣、奉新縣、靖安縣、高安市、豐城市、樟樹市、進賢縣、東鄉縣、余干縣、永修縣等的一小時經濟區。贛州都市區包括以贛州市中心城區、南康、贛縣、上猶縣為主要載體的核心區及其輻射范圍內的贛南蘇區地區性中心城市和人口規模較大的縣城。九江都市區將以九江市中心城區為核心,強化長江沿岸152公里的城鎮發展和資源要素集聚,整合環廬山地區資源,建成現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區域性物流樞紐和長江沿岸重要工業基地。
打造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加速人口市民化進程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推進,一部分有特色的村莊逐漸消失,令人扼腕嘆息。慶幸的是,江西省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將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在高安市華林山集鎮,呈現在居民眼前的正是一排排“粉黛瓦馬頭墻,青石古路長流水”的美麗畫卷。在這里,集鎮及周邊600多幢房屋已經完成升級改造,面貌煥然一新,3.9公里的蘇溪河清澈見底,1392戶棚戶區墾民搬入新居。同時,硬化集鎮與周邊村莊的連接公路3.2公里。村民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干凈水、住進了明亮房。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的現代城鎮化風貌城,在這里展現在人們面前。
按照《全國城鎮化發展規劃》要求,江西正在研究和制定全省城鎮化規劃及其配套政策,力爭在促進產業發展、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流轉、社會保障、財稅金融、行政區劃調整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堅持以人為核心,由重視土地城鎮化向重視人口城鎮化轉變,下大力氣解決農民工進城后“有事做”、“有房住”兩個關鍵問題,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同城同待遇政策,逐步把有序轉移到城市的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居民,加速人口市民化進程。
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江西將統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加速發展,提高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質量。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城鎮化率達到53%以上。到2020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60%的小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