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里都有個賬本。”雖然沒有在本子上記賬的習慣,但農民工王貴泉(化名)心底里對自己的日常開支、吃穿用都清清楚楚。臨近年終,他對自己這一年的收入支出做了心算,也算是一種盤點吧。(12月20日《齊魯晚報》)
農民工作為城市里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每到年底都會被頻繁地關注,關注他們一年來的生存狀況、經濟收入,關注他們有沒有被無良老板故意拖欠工資等等。而這次報道所關注的這位農民工,不僅因為物價高而不敢逛超市,生一些小病時更是硬抗著。其實,這樣的生存狀況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讓他們這樣一個群體,在城市里體面地生活,體面地工作。
雖然老板答應每個月給他5000元的工資,但這卻不是每月一結,而是每月只給幾百元的生活費,再加上物價消費高,所以平時他就不得不節約——畢竟是從家里出來掙錢的,總不能老是向家里要生活費吧。而更重要的是,老板答應每月給的5000元,在沒有領到手之前都僅僅只是一個數字,既不能拿來消費,也不能保障最后一定能領到這么多,更不能保證每月5000元的工作能干上一年。這里面充滿了諸多變數,自然也就會讓他們在消費上更加拮據和保守。
至于生病硬抗著的現象,對于他們來說,這太過正常不過了。一方面,像感冒、發燒、咳嗽等小病,只要不嚴重,就得照樣出去干活,否則就沒錢掙。另一方面,如果一生病就看醫生,不僅要花錢,而且有可能連工作都丟掉。
不管是他們不敢逛超市,還是生病硬抗著,都是在掙錢的方式充滿變數的情況下,或多或少的缺少法律法規的保護,比如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等。換言之,他們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弱勢群體而存在著。要讓他們體面的工作和生活,除了我們關注他們的生活現狀之外,更應該從政策法律的角度去關注。所以說,農民工“不敢逛超市,生病硬抗著”,所折射的是缺少國家政策法律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