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董藩12月16日在某論壇中稱,房地產業是其它行業的母親,打壓房價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反人類。北京交通擁堵是因房價還不夠高。董藩認為,北京的交通比較堵恰恰是因為北京的房價太低了,如果北京的房價放開,房價足夠高,就不會有這么多人涌入北京,他們會自動離開,房價自動就可以起到交通疏導的作用。(12月17日 北京晚報)
數據顯示,2012年度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62677元。假設一對夫婦工資都達到北京平均工資水平,則家庭年收入14萬多元。目前北京五環外的房價普遍超過3萬元,夫婦倆即便買一所五環外60平方米的小房子,不吃不喝也要14年。董藩教授還說“打壓房價是反人類”、“北京的房價不夠高”,莫非讓窮人都去睡馬路、蝸居井底?董藩的觀點算不算反貧窮的人類?
董藩把北京交通擁堵的原因歸結為房價不夠高,更是荒誕不經。如果不是北京集中了全國各種優質資源,人們何苦一窩蜂往北京跑?高房價或許可以逼一部分北漂族離開,但是城市的公共情懷何在?社會責任感何在?如果窮人都卷鋪蓋走人,北京住的都是像董藩教授這樣為高房價吶喊的富人,不僅苦臟累的城市基礎性工作沒人干,北京的房價恐怕也會直線下降,對董藩們并沒有什么好處。
從前幾年的“未婚同居刺激購房需求”,到現在的“打壓房價是反人類”、“北京擁堵是因為房價不夠高”,董藩教授為高房價搖旗吶喊越來越賣力,越來越露骨。如果任志強們站在開發商的立場上為高房價辯護,倒不奇怪。但是董藩作為北師大教授,卻赤膊上陣為開發商等利益集團代言,把屁股坐到主流民意的對立面,公共知識分子的民生情懷何在?董藩教授如此鼓吹房價上漲,你到底囤積了多少房子?某些教授淪為利益集團的代言者,很是讓人失望。
現實生活中,不僅北師大教授為高房價搖旗吶喊,為利益集團代言、選擇性表達觀點的專家不計其數。“誰請專家,專家替誰說話。”廣州市人大代表葛洪義曾直言,專家的口碑越來越差,政府在專家論證方面應該有約束性的文件,在制度上保證這項決策的民主化。葛洪義代表一語中的。作為所在領域權威的專家本應該保持中立立場,以科學求實的態度參與項目論證,發表負責人的觀點,贏得社會的尊重。然而,令人費解的是,不少專家、教授淪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成為名副其實的“磚家”、“叫獸”。不僅敗壞專家群體聲譽,而且誤導政府決策,貽害無窮。
專家之所以淪為“磚家”,說到底,還是利益作怪。有報道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專家逐漸成為商業明星。如果專家收入來路正當,依法申報納稅,我們不必眼紅他們的天價出場費、代言費。問題是,專家們多在公共研究機構、高校擔任公職,拿著納稅人供給的不菲薪水。比如,董藩作為北師大教授,享受著納稅人給予的待遇。教育部門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從事有償家教,可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專家走穴、當隱形股東,并沒有人干預。專家們拿著納稅人提供的工資,利用公共資源搞專業研究,卻頻繁走穴、開講座,甚至在企業兼職、入股,為利益集團代言,這樣的邏輯很奇怪。有人曾指出:中國的專家成了被包養的“二奶”。這樣的評價盡管很尖刻,但是反映了部分專家的真實操守。
且不說部分專家本身就浪得虛名,一門心思抓創收,無暇關注國計民生問題。專家拿了出場費與利益分紅,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專家除了充當利益集團的傳聲筒以外,還能多大程度上站在公正立場上說話?當下,專家已經面臨嚴重的信譽危機。如果不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專家何苦把屁股坐到民意的對立面呢?
不僅為高房價招魂的教授應該受到制約,所有熱衷走穴,選擇性表達觀點的專家都應該受到制度約束。給專家戴上法律制度緊箍咒,暢通專家退出制度出口,維護公共利益,挽救專家公信力。勢在必行。